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雅俗分赏

(2013-12-05 10:20:47)
标签:

障眼法

滋味

格调

文字

人少

时尚

分类: 散文随笔
     五柳先生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经典古文辞藻华丽,意境深邃,高雅也。“五四”新文学作家不以为然,认为语言艰涩,与现实相背,“雅俗共赏”已不能,便开启了白话文时代。文学当以简洁的文字来展现意境,而不靠精美的句子。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何况千年演变,看来还是“雅俗分赏”为妙。

    《对楚王问》载:一个人在郢城唱《下里》《巴人》,围观的几千人都唱了起来,改唱《阳阿》《薤露》,几百人跟着唱,换了《阳春》《白雪》,只剩几十人唱了。“下里巴人”通俗之歌,“阳春白雪”高雅之乐,各有韵味,各有千秋。

    格调高了,会欣赏的人少了。欣赏主体因学识和价值观的差距,选择也会不同。老鹰不懂虎啸深林的自豪,老虎亦不懂鹰击长空的快感。雅士们超脱世事而独自相处,世俗之人又怎能体会?

    有人说《诗经》便是雅俗一炉的权威,有饮宴之歌,有抒情之章,又有土风之谣,确乎共赏。莫忘了,《诗经》又划分为三部分,《雅》是乐官们谱写的,透着贵族气息;《风》是百姓平日所哼,保留了民歌的风貌。揭穿了障眼法,《诗经》也还是分赏吧。

    欣赏对象本就有雅俗之分。雕塑和糖画都是造型活计,一雅一俗。雕塑会在安静的环境里,思虑腹稿,精磨成品,艺术气浓。糖画呢,挑着担走街串巷,一勺一铲,飞快地来回浇铸,眨眼即成,偏乡土风,连喝彩声也充满了市井味。

    雅是一种向往,而俗更接地气。雅之祖,俗之宗,莫不巅峰造极。雕塑在各国都有成就煊赫的宗师。糖画也从平面画跳跃到了立体画,它的足迹遍布日本、新加坡、德国、西班牙等国度,也登上了国际舞台。

    若不分雅俗,一味求全,如何打造出精品?雕塑随手几下,便可栩栩如生?手艺人细打慢磨,“形”难,“神”也难。雕塑讲究“慢”,在于工笔勾勒之功,糖画讲究“快”,大有水墨写意之风。万物自有特性,合适最佳,风格相互掺杂,会不伦不类。臭豆腐和燕窝是风格相悖的两种美食,若往燕窝羹里加两块臭豆腐,会是什么滋味?

    欣赏环境也会影响欣赏心态。试问,在殿堂之上,一颗拘谨的心,一种拘谨的氛围,您会乐意欣赏糖画?在嘈杂的街头巷尾,又有心情欣赏塑像吗?

    雅俗分赏,满足了不同群体,不同环境的审美需求,不必用彼之标准强求此,也不必用此之标准强求彼。在这个原则下,每种艺术形式能得到更纯粹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留下一道味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