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地名,主要是指县以上单位的名字。一些为大家所熟知的地名组合只是简括言之;而对许多人尚未想到或较少知之者不妨多说几句。
概括说来,县以上地名组合无非有几种情况。如吉利字、“好”字,方位字,地域特征指向字,直指为城或行政单位的字等。所谓“好”字、吉利字,应该说是数量很多,可以信手拈来。如长春、金华、永福、万年、长寿等。所谓方位字,如沂源(沂河之源)、沁源(沁水之源)、江阴(长江以南)、泌阳(泌阳河以北)、华阴(华山以北)、衡阳(衡山以南)等,皆以水之北山之南曰阳,水之南山之北曰阴也。还有如临桂(靠近桂林)、临澧(临近澧水),也是方位。所谓地域特征指向字,如梁山(境内有水泊梁山)、洪泽(境临洪泽湖)、都江堰市(与都江堰工程同名)。而直指为城或行政单位的字,如:诸城(山东)、阳城(山西)、大城(河北)等。另如徐州(古时九州之一)、莱州(明清时为莱州府治)、渠县(地名中指明县级)、天镇(名中虽为“镇”,实为县级)、内乡(名中有“乡”,实则为县,县名中此类称谓不少)等。此外,尚有以历史人物或革命烈士命名的县名,但数量不多。如中山(广东)、左权(山西)、志丹(陕西)、靖宇(吉林)等,均为在原地名基础上易名者。
中国县以上地名虽多,但所用字数相对说来比较俭省。为何?首先是一字统领,便衍生出许多“子名”。诸如:一个“高”字,便有高阳、高平、高邑、高台、高安、高密、高县等。一个“平”字,便有平度、平山、平乡、平乐、平江、平阴、平坝、平遥、平远、平陆、平定、平潭等。一个“新”字,便有新县、新沂、新民、新昌、新郑、新野、新河、新和等。一个“安”字,便有平安、安乡、安仁、安化、安丘、安西、安新、安国、安岳、安图、安塞、安福、安陆等,举不胜举。
另一有趣的现象是:不只是省字,还倒装组合。诸如:在山东有昌乐,在广东则有乐昌;在江西有吉安,在浙江则有安吉;在江西有南丰,在河北则有丰南;在山西有平顺,在河北则有顺平;在河北有阳原,在河南则有原阳;在山东有平原,在山西则有原平;在河北有康保,在湖北则有保康;在云南有罗平,在宁夏则有平罗等,颠来倒去,巧妙自然。
至于在少数民族同胞的聚居区,县名常常为民族语言的译名,如:呼和浩特,乃“青色的城”;乌鲁木齐,为“优美的牧场”;乌兰浩特,为“红色的城”;哈尔滨,为“晒渔网的场子”是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