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是重阳
——写在重阳节到来之际
□
戚平然
金风送爽,秋阳宜人。九九重阳节来到了。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孝敬老人的节日。在这里,衷心祝愿天下所有的老年人节日快乐!
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敬老爱老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如今,它又多了一层新含意,我们国家以法律的形式把它定为老人节,更加凸显了敬老、爱老、尊老、助老的重要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1989年,我国政府决定九九重阳节为中国敬老节。自2010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几年在重阳节所在月份开展以“关爱老人,构建和谐”为主题的“敬老月”活动。这些,已成为全社会弘扬和传承传统敬老文化、增强全社会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营造敬老爱老社会氛围的有效形式。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94亿,占到总人口的14.3%。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高于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我国将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将更加凸显。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的任务十分艰巨。
在如今这个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的社会,敬老爱老,我们责无旁贷。这也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关爱我们身边需要照顾的每一位老人,用一颗真诚的敬老之心、感人的爱老之行影响全社会,进而在全社会树立并形成敬老、爱老、尊老、助老的风气。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在物质上、精神上多给老年人一些关爱。各单位各部门,要从老年人的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敬老爱老的和谐社会氛围,整合社会资源,实施“敬老爱老夕阳工程”,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活动,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莫道桑榆晚,红霞正满天”。人生是一个由少而壮而老的过程。朝阳初出的少年,如日中天的壮年,夕阳晚照的老年,人生各阶段有着各自的精彩。老年人要尽情地享受老年特有的人生。我们知道,端午过后是中秋,中秋过后是重阳,这是谁也不可违背的运行规律。所以,我们老年人不必叹老,不必悲秋。要懂得和相信,步入老年所走的路,会更光明,更有前景,更加值得憧憬。人们常说,“最美是重阳”。美的就是这份充实,美的就是这份快乐,美的就是这份情怀。这份美,在与社会的交往中得以熏染,在与亲人的团聚中得以升华,放射出最真实、最朴素的幸福和光芒,焕发出最火红、最耀眼的生命活力。
夕阳无限好,秋枫叶正红。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发展老龄工作和事业,关乎民生,任重道远。我们应进一步增强敬老爱老意识,为老年人过上安康、快乐、幸福的晚年生活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此文发表于《昌平报》2013年10月11日第14版副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