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看待大学生争当公务员

(2013-09-23 09:18:22)
标签:

谈怎样

西方国家

职业

点子

规章制度

时尚

分类: 散文随笔

  

  

  “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近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菲尔普斯如是说。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做公务员萧规曹随、按部就班,似乎不需要那么多创新力,那些教育程度高、创新点子多的年轻人更应该搞研究、办公司,社会才有大的活力,国家才有大的希望。

  然而,这只是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如果历史地比较,我们也许更容易看到“公务员热”蕴含的某种进步。科举制在历史上对人类政治文明的贡献绝不亚于选举制。通过考试甄别人才、选拔文官,这项制度曾对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200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也吸收了这项制度好的方面。对刚要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考公务员是一次公平的竞争。

  目前,公务员热热得有些过度,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一个普通职位动辄吸引数以百计的硕士博士报考。对此我们应该有所反思。很多人认为,这与政府部门的“特权性收益”有关。这些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在发展,政府部门支配的资源和财富也在增加。这个理由是部分成立的。不过,特权寻租向来为所有规章制度所不容,而且国家限制权力、打击腐败的力度会不断增强。因此,公务员更大的诱惑可能还在于“保底性福利”。

  当公务员在中国成为一种正常的中等职业,社会活力得以充分发挥的时候,过热问题即可迎刃而解。而要做到这些,当下更需要改革者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戚平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