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登基后,不忘“洺水之战”
(2013-08-24 13:26:35)
标签:
前提
不忘
李世民
大战
天地
|
分类:
历史
|
那片盛满了故事的秦王湖,镶嵌在南太行渡口,狭长蜿蜒的青山深处。这里丹峰错落,轻环十里碧波;近峰赤,远山黛,细波粼粼,青岚氤氲,打开了一片诗意天地。秦王湖被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缠绕在一起,其中的主角,当然离不开曾获“秦王”封号的李世民了。
当年,这位“秦王”李世民曾率军在洺河流域与刘黑闼军展开大战。其时,李世民闭垒不战,却用奇兵断敌粮道,待其粮尽气衰,精骑出击,并决洺水助战,大败刘黑闼军,尽复沦陷州县,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
据《新唐书》记载:“三月,贼粮尽,王度必决战,豫壅洺水上流,敕吏曰:‘须贼度,亟决之。’”接着,《资治通鉴》又还原了其时的场景:“守吏决堰,洺水大至,深丈余。黑闼众大溃,斩首万余级,溺死数千人,黑闼与范原等二百骑奔突厥,山东悉平。”
那么,洺河上游堵水的确切位置,究竟在哪儿呢?史书没有记载。明万历本《沙河县志》却明白地说:“药山头,在县西北一百里,秦王曾阻水于此。”药山头,是太行山里的一个山村,在大沙河南岸,与秦王湖只有一山之隔。大沙河流经此地,一条支流便流入了洺河。
显然,在“洺水之战”的开始,李世民并不顺利。长达4个月的战役期间,双方仅对垒僵持就有60多天。当时,好些州县得而复失,李世民在袭击敌营时,反被围困和追杀。秦王湖一带,恰恰变成了李世民积蓄力量的地方。
“洺水之战”时,李世民比较倒霉,头上有皇帝李渊硬生生地摁着,此外,身边还有太子兄长压着,更何况,对手刘黑闼又属于顽敌,与其交锋,唐军多次处于被动。李世民在冀南的西山里面,更多的是在被动地寻找战机。
如今,冀南这片狭窄的草原上,李世民从山谷间河水的奔流中,看到了获胜的一线曙光。他派出士兵,先堵水,再决水,最后,大败刘黑闼。战争的胜利,使李世民学会了把握实力对比和决胜时机。同时,也为他将来筹划“玄武门之变”,提供了经验前提。
李世民登基后,没有忘记“洺水之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