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48年的“科举路”
(2013-08-07 15:58:49)
标签:
戚平然说是第二聊斋志异黄叔琳 |
分类: 旧事窗 |
回到家的第二年春天,蒲松龄前往青州参加了科举。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进科场了。终于援例出贡,得到了岁贡生的头衔。康熙五十年(1711年),他经历了48年的挣扎,才勉强熬成了贡生。
为什么说是“勉强”呢?原来,这次出贡与当时的山东学政黄叔琳有很大关系。黄叔琳是王渔洋的门生,从王渔洋那里读到《聊斋志异》。既是对《聊斋志异》的欣赏,也是对蒲松龄的同情,还有老师的关系在那里摆着,他帮助蒲松龄也是在情理之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想不到的是,一生豪放不羁的蒲松龄,因写《聊斋志异》屡遭不顺,而最终成全了蒲松龄科举梦的却是他的《聊斋志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