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收藏一直兴盛不衰,也备受广大藏家关注。时至今日,尽管国人争说黄花梨,人人都为拥有一块黄花梨板材为荣,为拥有一件黄花梨家具为幸,而且有关黄花梨的书籍也已是汗牛充栋。
由于黄花梨实在过于神奇,国人对黄花梨的了解,许多方面都还存在有误区。对广大读者而言,黄花梨很大程度上依然在烟雾中。
说黄花梨充满神奇,首先在于它自身的不凡。比如黄花梨打制成家具,可以供人们使用;制作成摆件,可以供人欣赏把玩。尤为可贵的是,黄花梨本身就是天然的保健品和美容佳品。黄花梨不温不躁、不卑不亢的个性,特别适宜打造简洁凝练的素身家具;黄花梨在显现其自然本色的同时,能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黄花梨香气暗含,历久弥醇,与文人的雅好相融通;黄花梨木的纹路如行云流水般华美,其纹理与中国的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等。由此可知,正是黄花梨及其家具自身的超凡脱俗,才赢得了人们由衷地喜爱!
对黄花梨来说,1984年也许是一个分界线。在此之前,人们多把海南黄檀笼统地称作黄花梨。但海南黄檀又分为两种。人们用成熟的海南黄檀树作比较,发现一种海南黄檀树的心材较大,几乎占整个树径的4/5左右,且多呈深褐色,边材多为黄褐色;另一种海南黄檀树的心材占其树径的比例较小,且多呈红褐至紫褐色,边材多为浅黄色。海南当地人把前者称为“花梨公”,后者称为“花梨母”。1984年,我国华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对海南黄檀进行了重新分类,确定对“花梨公”仍沿用海南黄檀的称谓,而将“花梨母”定名为降香黄檀。2000年5月,《红木国家标准》颁布实施,正式将降香黄檀定名为香枝木。自那时起,黄花梨便又成了香枝木的别称。
在如今的海南岛,但凡有黄花梨树生长的地方,无不充斥着神秘的氛围。人人虽说喜爱黄花梨,向往黄花梨,可对黄花梨树生长的具体地点,往往又讳莫如深。今年3月份,他在海口、儋州、三亚等地都看到过黄花梨树。既有幼年的,也有少年的,也有即将长大成材的。然而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黄花梨树都享受着异乎寻常的警卫。不是生长在深宅大院中,就是被摄像头照看着。每当有人前来参观时,黄花梨树的主人往往有如临大敌之感。更有甚者,生长于海口市人民公园的6棵黄花梨树,不仅被铁箍环绕着,被摄像头监护着,而且24小时有人站岗值班。黄花梨在这里享受的待遇,分明是一级警卫。
关于黄花梨的未知部分,即如:黄花梨等级划分的依据,‘海黄’与‘越黄’的区分,‘越黄’自身的疑问,如此等,都是值得我们去努力探索的。作为生长在黄花梨及其家具文化十分浓厚国度中的人们,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大胆求证,对此给出科学的结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