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萧红有四个“不甘”

(2013-07-15 14:43:12)
标签:

杂谈

走了

中吕

满襟

季节

分类: 散文随笔

  1942年1月16日,刚刚苏醒的萧红深知自己的生命即到终点,于是在香港玛丽医院写下了这样几句话:“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6天后,萧红寂寞地离开了人间,享年31岁。

  字里行间,我们似乎可以清晰地看到萧红躺在病床上的表情。她是那么痛苦,那么愤怒,那么孤独,那么无奈。没有一点办法,没有一丝希望,只能拼尽最后一点力气,写下心中的火焰。出师未捷身将死,只有残烛泪满襟。

  萧红有四个“不甘”:一是不甘生命的短暂。31岁,正是人生的黄金季节,而实现却让她痛苦地告别了人间。二是不甘家乡的沦陷。萧红的老家黑龙江呼兰,自从1934年6月逃离日伪统治下的哈尔滨,她就再也没能回去。只有把不尽的思念,写入《呼兰河传》。三是不甘不幸的婚姻。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她先后与三个男人恋爱盘旋,但却都没有找到真爱。四是不甘命运的羁绊。萧红的时代,是中国最混乱的时代,也是最屈辱的时代。她的一生,都在寻找出路。而她遇到和看到的,却是黎明前的黑暗。

  但我觉得,萧红也没有必要那么痛苦的不甘。想一想,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有几个31岁的人,能够创造如此辉煌的成就?鲁迅不仅积极向出版社推荐萧红的作品,而且还为她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作序。胡风一边为萧红的小说改名,一边为之写后记。著名作家茅盾则这样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民国时期有四大才女,分别是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和张爱玲。其中吕碧城活了61岁,石评梅活了28岁,张爱玲活了75岁。比起吕碧城和张爱玲,萧红的生命是短了一些。但比起石评梅,她又多活了3年。没有这3年,就没有萧红的《呼兰河传》。

  “不甘”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心怀“不甘”:不甘于职务、不甘于岗位、不甘于收入、不甘于待遇、不甘于婚姻,等等。萧红的“不甘”,我们尚能理解和同情,而现在一些人的“不甘”,让人厌恶和反感。

  臧克家说得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首诗是写给鲁迅的,也是写给众人的。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不在于收获,而在于创造,不在于带走了什么,而在于留下了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