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节礼物数量不及母亲节1/8

(2013-06-17 17:53:31)
标签:

礼品

不用

数量

女性

热议

分类: 散文随笔

    新兴节日父亲节,和母亲节、情人节、儿童节等相比,显得有些落寞。近日淘宝网公布一组数据显示,该网站与“爸爸”相关的商品仅32万件,在最近一个月内平均每天仅有800多人次搜索“父亲”礼物。仅从商品数量来看,爸爸在该网站上的“待遇”,不足妈妈的1/8,不足情侣的1/20,不足孩子的1/30。与此同时,另一家电网网站对其一亿用户分析显示,在每年父亲节的前两周,搜索“父亲节礼物”的女性用户数量都超过男性。这似乎从某个角度反映,女儿们比儿子们更懂得向父亲表达孝心。

  这些数据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认为,自己平时向父亲表达爱意的机会确实不多,而且更为深沉和含蓄,大多是打个电话聊聊天,或者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

    专家说,父亲节的冷清和中国传统中男权中心文化有着很深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男性在社会、家庭中都占据着主导地位,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属于强势的角色形象。儿女对父亲更多是一种崇拜、敬畏、依赖,甚至是恐惧。诸如母亲节礼物、儿童节礼物这种节日礼物除了表达爱意之外,还包含一种对对方的关爱和支持。而父亲这个主导角色似乎不需要通过过节的形式来获得其他人的关爱。中国文化里讲父爱如山,感觉上父亲永远是有力量的,不用去关心。

    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情是人生风雨下最重要的那道稳压阀,多少年来一直以硬汉形象示人的父亲,其实除了责任的承担,以被需要、满足家人为傲,也渴望被更细腻地对待和尊重。
    长期以来,社会赋予了父亲一个权威坚强的形象。但其实,只要地球在转,改变总在发生。诚如传播学理论中,受众可以被分为革新者、早期实践者、跟随者和滞后者。在每一个家庭中,总有家庭成员会在不同时期,分别扮演其中某个角色。当我们的社会在一天天变化,这样的内生动力虽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却功不可没。到了现代文明社会,“动态平衡”和“守望相助”已成为家庭幸福的关键要件。
     也许,是时候为父亲松绑,让他们从传统意义上“德高望重”、“忍辱负重”的角色设定中解放出来。作为家庭成员,他们其实跟所有人一样,需要爱,也需要被爱。
    专家还指出,对于父亲来说,儿女如果能更多地与其交流,关注精神生活,这比物质礼品更加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栗花飘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