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与痛苦
(2013-06-12 18:51:15)
标签:
勇气无痛苦出家人天下寓言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近读《庄子》,其中至乐篇是讨论人的快乐感的问题。庄子关注人生的逍遥和自由,当然也非常重视快乐这一人生范畴。文中将快乐感分成了多个层次,有属于感官娱乐的快乐,“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也有脱离了一般感官享受的快乐,再就是一种至乐——忘却快乐的终极快乐,这是最高境界的快乐。故曰:“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天下有没有最快乐的事呢。所谓快乐和不快乐应是比较出来的,没有痛苦也无所谓快乐,人生是痛苦的,这是每个人都体会到的,不过不同的人对痛苦的体验程度并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复杂的个体,没有一个人具有相同的阅历和相同的境遇。这就造成对待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在茫茫的原野上飞过一行大雁,被一个画家看到,他会想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但如果被一个猎人看到,他会想如果能打下一只,那将会有一顿美餐;被出家人看见,会想人生不过如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被庄子看见,他也许会感叹人要像大雁一样自由,从而摆脱诸如是非、得失、祸福、生死等各种矛盾的困扰,以求得精神的安宁。
如果人生是痛苦的,那么死亡岂不是解决痛苦最好的方法,可是世上大多数的人还是选择了生而放弃了死。米开朗琪罗曾这样慨叹:“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生活和欢乐呢?人间的欢乐愈是诱惑我们,愈是对我们有害。”这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大师的偏颇之词出自他沉郁悲痛的人生经验,于是他说,“人一生下来便死去,是最幸福的人。”但是他还是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创作了西斯廷天顶画,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他的快乐正是来源于他创作的痛苦过程中。也是我们所说的“痛并快乐着”。故生命的痛苦和战胜痛苦的欢乐,是激励个体永不衰竭的动力。这一点不经历痛苦的人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
快乐不是轻而易举的,
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有两种,一种是肉体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在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时人总是痛苦的。“我们必须意识到,有些欲望是自然的,有些欲望是虚浮的。在自然的欲望中,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则仅仅是自然的而已。在必要的欲望中,有些是为我们幸福所必要的,有些是身体的舒适所必要的,有些则是我们要生存着所必需的。明确认识到这一切的人能够获得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安宁!”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始点和终点,“但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目标时,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就像某些由于无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而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心灵不得安宁的观念,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安宁。”
庄子在至乐篇是从快乐感入手,重点谈到了生死观的问题,还创作了庄子祭妻和骷髅对话这两个寓言来阐明返归自然的终极快乐。死是否能摆脱痛苦没有人能告诉我们,
我想,要想追求真正的快乐,应先有接受痛苦的勇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