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什么导致了“社会情绪反向”

(2013-06-08 14:35:04)
标签:

是什么

不力

安全感

素质

责任感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2013年《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导致“社会情绪反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法律执行不严、法治不彰导致不信任感加剧。由于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加上法律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依法治国方略没有真正落实。社会成员按照法律办事、遵从法律的意识淡薄,这样使得无法用固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行为,其结果是不尊重社会公德、没有诚信意识,自然也就没有安全感,社会成员之间也不会相互信任。

  二是社会综合改革滞后。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比如官员腐败、法律执行不到位损坏群众利益、公平缺失等。但是,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继续推进改革,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革除不合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遗憾的是,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一些改革推进不力,一些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改革,不仅没有推动,反而滞后,以致一些损坏群众利益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无法实现民众所希求的公平和正义。结果,不诚信行为大行其道,好人吃亏成为常态,劣币驱逐良币,道德底线一步步下滑。

  三是社会个体成员自身素质导致“社会情绪反向”。对于社会不信任问题,绝不能总将板子打在社会制度上,还必须得从社会成员自身找原因。其中,人性中的自私自利、缺乏公共道德和责任感,就是一个重要方面。自省和反思,是重建社会信任的重要环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