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人”?
(2013-06-08 09:25:08)
标签:
靠自己什么是武士荣誉称号文化人 |
分类: 知识窗 |
|
|
把作家、学者、媒体人、知识分子等等,
都简称或统称为“文人”,实在很糊涂。文人从来就不是“荣誉称号”。“文人相轻”“文人无行”,也都不是什么好词。
什么是“文人”?
文人是士人的变体。士在春秋战国,是最低一等的贵族。他们没有封建领地,但有学问本事,或一技之长。其中,有文化的是“文士”,有武艺的是“武士”。文士和武士,
都要靠自己的本事找饭吃。反过来, 士人也就可以挑肥拣瘦, 朝秦暮楚, 爱理不理, 爱来不来, 端足了架子摆足了谱。反正此处不留爷,
自有留爷处。于是, 他们不但是中国最早的“文化工作者”,也是中国最早的“自由职业者”。
但从秦汉开始, 士就不自由了。因为士人的出路, 基本上只有一条,就是“读书做官”。所谓“士人”,也一般不再包括武士,
而主要指文士。从秦汉到明清,“文官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官员的主体, 必须是士人;读书人的“正道”,
则是做官。
然而当时的皇帝或皇家, 不但要有人帮忙, 还要有人帮凶、帮闲、帮腔。这不仅是帝国政治的需要, 有时也是皇帝本人的需求,
比如附庸风雅、装腔作势、显摆卖弄。于是所谓“文人”, 便应运而生。文人, 最早指“有文德的人”。这是古意, 见于《书经》和《诗经》,
后世不用。汉代的说法 , 是“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王充《论衡·超奇》)。但这是“文秘”, 不是“文人”。不过,
也应该算是给皇上“帮忙”的。
汉魏以后所称的“文人”, 多是指为皇权服务, 专门帮闲、帮腔甚至帮凶的读书人。歌功颂德, 是帮腔;吟风弄月,
是帮闲;为文字狱提供“证据”, 深文周纳, 罗织罪名, 上纲上线, 则是帮凶。《韩诗外传》说,
君子要“避文士之笔端”,并非没有道理。
显然, 文人这一品种或类型, 实乃古士演变之末流。事实上, 有士人“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学人传承文化延续文明,
诗人(包括一切真正的艺术家)创造文艺作品,再加上哲人启迪智慧,艺人丰富生活,也就够了, 要文人做甚?
所以,“文人”并非是什么好称号,其实它有多副面孔,
或为“文丑”,或为“文痞”,或为“文贼”,或为“文匪”,甚至“斯文扫地, 泼妇骂街”。因此, 有风骨的文化人,
千万别以为文人称号是桂冠, 随便戴在自己头上。
前一篇:女人脾气坏或是饮食出了问题
后一篇:8种心态成就人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