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廉平之德,吏之宝也

(2013-06-06 10:04:22)
标签:

井水

不懂

第一

乃古

本名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箴《为吏之道》,开篇第一句话是:“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做官吏的人,第一要义就是应当清白正直,谨慎坚强,公正无私。可见,“修官德,讲清廉”,乃古今通理。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为教育臣子曾专门编撰了一本名叫《臣轨》的书,集中讲述官德修养,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对廉政的思想认识,今天读来仍意味深长。她说:“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理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廉平之德,吏之宝也。”也就是说,懂得为官之道的人,是谨守规矩,以利别人;不懂为官之道的人,是违反规矩,侵人而利己。所以当官处事莫如公平,面对财物莫如廉洁,这是为官的根本之道。接着她连续举了几个例子。

    讲一个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一个宋人得到了一块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说:“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献之。”子罕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其宝也。不若各有其宝。”这个故事之所以反复被后人引用,是因为故事既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价值观,还体现了一种高超的保廉智慧。一个“各有其宝”的推辞,让保廉者保全操守,令送玉者心悦诚服。这个故事,对今天一些领导干部常常面对送礼者收亦不是(违纪),不收亦不是(伤人)的两难境地亦有所启示,当然根本的启示还是“以不贪为宝”的权力观。

    还有一个故事,则更有现实针对性,讲的是战国时公仪休为鲁相,他告诫官员们不得与民争利,得到了国家俸禄这个大待遇,就不要再去与老百姓争那点小利益了:“使食公禄者,不得与下人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公仪休爱吃鱼,有人就专门给他送鱼,但他坚决不受。送礼人问他为什么不要?公仪休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所以不能接受你的鱼。我今天当丞相,能够凭俸禄买鱼。如果今天我接受你送来的鱼,因受贿而被罢免丞相,那还有鱼吃吗?所以我不能接受你的鱼。大家看,公仪休讲得多好,如果真想长期有鱼吃,就决不能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为了“一桶水”而废掉“一井水”,太划不来。

    由此可见,“修官德,讲清廉”,乃古今通理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