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民本思想,不能忘荀子

(2013-05-27 16:15:48)
标签:

绝不

不能忘

之本

道义

孟子一

分类: 散文随笔

  近几年来,有不少论著称,“荀子是一个君本论者”,“在以民为本还是以君为本方面”,“与孔孟有很大的不同”。这些说法显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荀子尊君是实,但他并非君本论者,并不主张君主“专制的一尊主义”。从尊君的目的看,他认为,应给君主以最好的物质享受和最高的权势,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治万变、材万物、养万民,兼利天下”(《富国》)。一句话,尊君是为了利民、养民。从道义与君主的关系看,道义高于君权。他说:“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他将君主划成了许多档次,有“圣王”、“明主”、“霸主”、“贪主”、“暗主”。对于“圣王”、“明主”,固然尊崇有加,而对于“贪主”、“暗主”,他不但痛加指斥,甚至提出了“革命”说。他认为“汤武不弑君”,“诛暴国之君若诛独夫”(《正论》)。

  荀子非但不是君本论者,相反,还提出了一系列相当进步的民本思想,代表者有三:一是君民舟水说。一方面指出民是君主赖以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又承认了民的力量能够推翻君主。二是立君为民说。判断荀子是君本位者还是民本位者,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君与民究竟谁为谁。这一点,《荀子·大略》阐述得非常清楚:“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这与《富国》“故美之者,是美天下之本也”相对照,即可知荀子反对的是民为君说,提倡的是立君为民。三是礼生为民说。荀子心目中的礼,关系到“国之命”,是“人道之极”,“法之大分,类之纲纪”,“功名之总”,但其产生的目的是为民,而且要以“顺人心为本”(《大略》)。

  荀子与孔子、孟子一样,基本上是一个民本论者。讲中国古代的民本和民主思想,绝不应当忘记荀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