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领一代风骚
(2013-05-18 08:51:50)
标签:
完了年幼卫灵公人勤孙权才杂谈 |
分类: 知识窗 |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千古不变的名言,正出自于东吴著名军事家吕蒙之口。吕蒙由一介寒士而领一代风骚,称誉当时,名播后世。他所具有的人格、情操,
皆为楷模。
好学深思,笃志不倦。吕蒙出身卑微,少年丧父,年轻时因家境贫寒失去学习机会。但他不坠青云之志,十五六岁的时候,就投身行伍,开始了一生的戎马生涯。在军务倥偬、战争频仍的岁月,他拨冗就学,以孔子“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的名言励志,以汉光武帝刘秀和当时政敌曹操为榜样,效古人好学之精神,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几十年如一日,学问不断长进,其渊博的学识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大儒,颇有“国士之风”,赢得了时人的高度评价。大都督鲁肃曾称赞他才略过人,“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江表传》)甚至连孙权也常常赞誉不已:“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土,不亦休乎!”(《江表传》)
讲究官德,不计名利。古代社会的官德,讲究的是公忠报国,公在忠之上。“彼人臣之公,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获利;尚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讟”(刘向《说苑》卷四十《至公》),吕蒙当之无愧。他精忠报国,因功受赏不计其数,但将“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丝毫不动,并责嘱家人在自己死后全部上缴国家。他治军严明,爱民如子,不管姓甚名谁,或同学同乡,如果无端骚扰百姓,一律严惩不贷。《三国志·卷五十四》记载:荆州战役结束,关羽父子就擒。“蒙人据城……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但吕蒙手下的一个军士,自认为是吕蒙老乡,擅自拿了百姓的一个斗笠,被吕蒙挥泪斩首。他精于识人,爱惜英才,从国家需要出发选拔推荐贤者,即使是自己仇人也不埋没,显示了超群远见和宽广胸怀。此举深得孙权赏识,并被孙权誉为春秋时代的“祁奚”。
义薄云天,情深意长。吕蒙不仅孝敬老人,而且很重友情,很讲义气,尊重同事,奖掖后进,是一个“人走茶不凉”式的人物。无论位尊位卑,只要有功于国,他心里总是装着他们。据《三国志·卷五十四》记载:与吕蒙同时代的成当、宋定、徐顾彼此驻扎的营地很近,这三位大将牺牲后,其子弟尚年幼。孙权将三位大将的军队合并给吕蒙。吕蒙坚辞不受,并陈诉徐顾等人勤于国事,他们的子弟年纪虽小,但不能荒废了他们的前程。连续三次上书,孙权才同意。于是吕蒙为他们挑选老师来辅导他们。吕蒙的品德、节操和用心,由此可见。
吕蒙42岁病逝,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