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筑牢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防线

(2013-05-17 15:03:46)
标签:

杂谈

第一时间

精力

大案要案

阵地战

分类: 散文随笔

   

  近期,随着“毒生姜”、“假羊肉”、“病死猪”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毒生姜”产地山东潍坊在报道第二天即将销售剧毒农药的药店经理拘捕、广州查获并销毁“毒生姜”300多公斤;上海立案查处了供应“假羊肉”的品尚豆捞坊,并责令其停业整顿。

  有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查处,的确大快人心。然而,反思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无不是经历了一个监管部门重拳出击、犯罪分子销声匿迹、监管部门放松警惕、有毒有害食品再次出现、监管部门再出重拳的过程。这一场场周而复始的“运动战”,最后消磨掉的不是有毒有害食品滋生的土壤,反而是社会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难道食品安全就真的无方可救了吗?

  客观地说,对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确实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就连拥有“史上最严”食品安全制度的欧盟,也出现了“挂牛头卖马肉”的食品安全风波。美国也曾出现大量食品、药品致人死亡的事件,让整个社会人心惶惶。就连很多内地人信任和依赖的香港市场,也曾经饱受有毒有害食品的困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同时,还举一反三式地全面检查自身在食品监管领域的制度漏洞。

  反观我们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往往热衷于查处而不善于反思,对于如何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事件并没有太多的作为。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石家庄市长被撤职,21人被提起公诉,2人被执行死刑,其惩治力度不可谓不重,然而仅仅两年后,在甘肃、青海、吉林等地,再次出现了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部分样品超标达500余倍,如此这般的监管环境怎能不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失去信心。

  在食品安全这个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上,有关部门不能总是满足于轰轰烈烈的“运动战”,满足于查处多少大案要案、收缴多少有害食品、抓获多少犯罪分子。而是要立足于筑牢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防线,不断检视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通过严防死守的“阵地战”将有毒有害食品堵在市场和餐桌之外,这样才能最终恢复和重建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信心。

  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这切中了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要害,希望相关部门在积极查处大案要案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完善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准入制度,如此方为保障食品安全、重建消费信心的治本之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