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镇化应多听听农民的声音

(2013-05-16 17:22:52)
标签:

应多

于城镇

声音

文化

乡村

杂谈

分类: 思想理论
    自打第一次听说“城镇化”这个词,对这个“大手笔”的构想,就一直忧心忡忡。城市在现代社会受宠,并不必然代表城市化就是所有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还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等角度看,城市再俏也要乡村来映衬。没有乡村的城市,喧闹有余静谧不足,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未必提高。没了乡村,几千年积淀的乡村文化,能否延续真的难说。几十年来的强调经济发展,古色古香的乡村文化,在全国变得越来越少。如果再来个全国性的城镇化运动,农民上楼了,但原始的乡村风貌被涤荡了。今天的我们是否有这个资格把乡村变作城镇,无论我们可以摆弄出成千上万个理由,历史不认可的话,千古罪名,谁人来担?
 
  全国城镇化会议数次延期,不论个中原因为何,对于中国乡村来说,毫无疑问是个莫大的福音。毕竟,这样的“高规格”会议举行了,一旦通过什么决策,全国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运动掀起之日,就是中国乡村噩梦开始之时。越俎代庖的事情,我们不是有没有干过的问题,而是干得太多的问题。越俎代庖的事情越多,表明民众的话语权越弱势。以城镇化为例,究竟是全国乡村居民共同的愿望,还是某些部门少数几个人拍脑袋的“奇思妙想”,显然还是个谜。如果把城镇化当做一项国策,没有所有居住在城镇乡村居民的同意,甚至他们连对规划发表丝毫意见的权利都没有,只能“被城镇化”,我不敢相信这样的“城镇化”能得到民众的拥护。
 
  中国地域辽阔,同样是乡村,经济文化习俗的差异很大。对于乡村文化底蕴欠佳、经济发展潜力尚可的乡村,只要当地民众愿意城镇化,把局部乡村城镇化,并非不可。如果不问九亿农民的意见,政府部门开个会议,举手表决一下,全国范围内全部城镇化了,如此“一刀切”,真怕殃及农民的利益,破坏了农村的稳定。
 
  为什么有人要搞城镇化,舆论认为是现在的经济形势不乐观,城市的土地大抵用得差不多了。刺激经济,对于尝惯了土地财政好处的官员来说,这是傻子都能赚钱的买卖。至于城镇化对农民有何危害,对历史有何危害,似乎不在主张城镇化官员的考虑范围。如果城镇化就是土地财政的延续,那么,城镇化很可能将沦为人们所担心的“农村老百姓的噩梦”。
 
  城镇化靠人为造城来刺激经济,这样的发展模式无异于饮鸩止渴,给中国农民带来世纪性的悲剧。所以,全国城镇化会议延期是好事,表明中央决策的谨慎。如果召开这样的会议,建议不要急于出台什么决定,还是先征求九亿农民的意见,支持率高的地方可以搞试点。保守推行城镇化,总比一窝蜂要妥当得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