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章草

(2013-05-12 16:27:54)
标签:

高下

军情

平和的心态

地位

报刊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书法有章草一体,据称缘起于汉朝,是当时人们为迅速表情达意在篆隶基础上的全新创造。

    而据我看来,西汉史游所书《急就章》,笔画简约,结构灵动,不作字字连绵,上下却自成内流气息的照应,已经十分成熟,并非它未定型前的模样。推究原因,大约只是两端。第一,是秦朝末期战乱的关系。后汉赵壹《非草书》曰:“盖秦之末,形峻网密,官书烦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很显然,紧急的军情传递是便捷章草诞生的催化剂。因为战争环境下,容不得一笔一划用工整的落笔书写信函的,也无须以优美的形式去承载火线指令的表达,那内容讲求一眼即明,字体呈现奔跑的态势,多极蜿蜒流动,真有腾蛇赴穴的味道在里面。于是无独有偶,在生活琐事备忘或记录感怀叙景的思想,亦就浸染了军书卷字里行间快节奏的意趣,这似乎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吧。第二,是汉朝国富民安的关系。刘邦建立的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汉王朝,经济强盛,文化繁荣,民众天生对精神艺术有着胸怀博大的追求,从家居、服饰、日用品,到佩饰、玩物、陈设器,精巧优美,渗透出霸者超凡的想象力,多为后代所不及。汉代章草的特质即在这种大的特殊背景下形成,其母体原是秦末急就的构造,但以平和的心态写了,却规范了笔画间连动、省略的标准,各自独立,合并成篇,通体读起来若看水鱼游走,灵动且不失和谐,遂从实用性转化成美术性,汉字草书最早的体式终于确立。

    尽管随后三国时吴国的皇象所书《急就篇》、晋索靖所书《月仪帖》、陆机所书《平复帖》,以及简牍上的章草于传承中也有发展,倘拿今天的眼光看,它们都是一两千年以前的书体,老是够老的了,但未必百无一用,它的于正体里蜕变出新风格的经验、智慧足以供我们参考,即使不能帮我们再塑一种书体。有人认为,“当今书法热浪中章草不景气,书展会、书法报刊、书法集子上行草占绝大多数,章草作品难得一见,有建树有独创的大家凤毛麟角。假如把今天很少的章草和古人留存的放到一起略略比较,我们所写多显焦灼的功利气,似乎处处不能忘记书法家的地位,远不及古人落墨时的平常心。”由此可知两者虽是同行但其价值又殊有高下不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漫话阅读习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