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欧阳修的言行中得到启示

(2013-05-11 06:25:39)
标签:

精神

史之一

土地

散文

成人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宋朝庐陵人(今江西吉安市)。他的诗文风格独特、清新豪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被贬谪滁州后,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他在《丰乐亭记》中写道:“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于是疏泉凿石,僻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散文抒发了他对滁州自然状态的情感,内蕴丰富深刻,那“修既治滁”的实干精神,“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的勃勃生机,其情在于“饮滁水而甘”、“与滁人往游其间”,这种与民为乐的精神正是欧阳修可贵之处。

  欧阳修出身贫寒,4岁丧父,靠母亲抚育教养成人。幼年时母亲常对他说,你父亲做官廉洁,爱好施舍,喜欢交朋友。他的俸禄很少,常常不使它有余,你父亲说不要让它成为你的累赘,说明父亲对你是有所期待啊。欧阳修父亲去世,没有给家人留下一间瓦房,一垄土地,正是母亲的教养为欧阳修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自幼勤奋好学,勤于用脑,尤好读书,无所不观,传说他读书有个“三上”的习惯,即马上、枕上、厕上都不放过,可谓见缝插针,孜孜不倦。欧阳修24岁中进士,后官至枢密副使,政治上他支持范仲淹的改良政策,有名的建议十事,就是范仲淹联合他直谏的。其内容除兴修水利外,还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实际就是反对裙带风,用人要唯才是举,选拔干练人才,严格执行政令等项,结果并未能实现,反而被贬,离开京城,到地方去做官。

  作为史学家,欧阳修十分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新五代史》是他编撰的一部史书,记载了自后梁(公元907年)始,经后唐、后晋、后汉至后周共53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欧阳修通过对历史盛衰过程的分析,反复运用盛衰对比,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他在《新五代史·伶官传》的序中,大声疾呼:“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意思是国家盛衰的原因,虽然说在于天命,难道不是也在于人为吗?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安逸享受可以使自身败亡,居安思危可以使国家兴盛,这是自然的道理。我们读史,从欧阳修的言行中不是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