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永远值得顶礼膜拜

(2013-05-03 15:23:33)
标签:

而出

作者

站在

也就是

红楼梦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成功在于向经典致敬,蒲松龄、曹雪芹就是如此。

    蒲松龄写 《聊斋志异》的初衷在 《聊斋自志》中表露出来: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一下子讲出来四位经典作家,都是蒲松龄学习的对象:屈原和李贺的执着情怀,干宝和苏轼的写鬼爱好。蒲松龄认为自己才能不如干宝,但特别乐意写 《搜神记》那样的书。其实,蒲松龄正是站在干宝等经典作家肩上,才超越干宝,站到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顶峰。

    《聊斋志异》共492篇。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波澜起伏的短篇小说占一半,而能从前人作品找到 “本事” (原型)的大约百篇,也就是说,将近二分之一的聊斋小说不是蒲松龄独创,而是改写前人作品。鲁迅先生曾说 《聊斋志异》“亦颇有从唐传奇转化而出者”。蒲松龄改写前人作品一曰出新,二曰求异。或者将前人作品点铁成金,或者对已是名篇的前人作品另辟蹊径,写出别样风情。蒲松龄改写传统题材,有几十篇成为名篇,如: 《画壁》、 《陆判》、 《促织》、《画皮》、 《崂山道士》等。

    蒲松龄特别崇拜 《搜神记》作者干宝,聊斋名篇 《种梨》的本事恰好见于 《搜神记》 “徐光种瓜”: “吴时有徐光者,尝行术于市里,从人乞瓜,其主勿与,便从索瓣,杖地种之,俄而瓜生,蔓延,生花,成实,乃取食之,因赐观者,鬻者及视所出卖,皆亡耗矣。”原本简短的记录,被蒲松龄改写成兴味盎然的故事:乡人在市面卖梨,道士向他讨梨,他不给;好事者掏一文钱买个梨给道士。道士说,我并不是想要梨,我只是想用这梨核。接着像电视动漫一样,种梨、发芽、成树、开花、树叶扶疏,硕果满枝。从道士种梨到梨子满树,道士摘下来送大家吃,再到道士叮叮咚咚地砍树,扛起树干走掉,卖梨人都好奇地当观众,等到他发现道士的梨原来是自己车上的梨再去追赶时,道士已无影无踪,而道士丢掉的树干竟是卖梨人车上的车把! 1848年,英国传教士卫三畏把 《种梨》译成英语,后来被美国人收进 《少男少女丛书》印了一百多版。

    《红楼梦》是经典,更是向经典致敬的作品。宝黛爱情为什么写得那么好?一定程度上是靠借 《西厢记》、 《牡丹亭》之力。宝黛在桃花树下共读西厢,宝玉借张生 “我就是多愁多病的身,怎敌你倾国倾城的貌”向黛玉做爱情表白,黛玉在潇湘馆吟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在酒席上不由自主念出 “良辰美景奈何天”、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经典常像吉光片羽出现,却可对写人叙事收事半功倍之效。

    《聊斋志异》、 《红楼梦》的作者向经典致敬,写出更杰出的经典。经典永远值得顶礼膜拜,抛弃、解构、歪曲经典是行不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善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