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治者无赫赫之功”

(2013-04-25 20:55:54)
标签:

境界

至高境界

做一个

第一个

不上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近读史书,重温汉初的 “文景之治”,不由让我思索再三。

西汉建朝之后,吸取历史经验特别是秦亡的深刻教训,力推“无为而治”,崇实务本,废除苛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这种休养生息政策,通过文景二帝的继承和发扬,使西汉王朝呈现出史无前例的繁荣和稳定景象,国泰民安到了“几乎使刑法无处用”的程度,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发展高峰。

后人对汉初的这段历史从不同角度进行过概括和归纳。南宋文人永嘉先生的论断是“善治者无赫赫之功”,他在宋孝宗赐名为《八面锋》的著作里,称赞这种领导艺术为“事已立而迹不见,功已成而人不知”,达到了“天下莫能非,后世莫能议”的至高境界。而“善治者无赫赫之功”留给后人的最大启示,便是蕴含其中的“政绩辩证法”。

为官理政,当然要干事。然而如何去干,却有讲究。顺应潮流,深谋远虑,统筹全局,扭住关键,“以四两拨千斤”,便可做到“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不是消极懈怠,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终实现“无不为”目标。如果太想证明自己,急于显示能力和政绩,追求花样翻新造声势,不惜民力上项目,兴师动众搞活动,表面上看似“有魄力”,实质上却在“瞎折腾”。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为”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作为。

古人讲:“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凡是“善治”的领导者,必然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不图虚名,有建树而不张扬。那些虚张声势的“大刀阔斧”、华而不实的“轰动效应”,其中必存“泡沫”,必然经不起阳光的照射和历史的沉淀。

当然,“无赫赫之功”并不是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得过且过。实际上,汉初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由于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未留下让人诟病的负面痕迹。可见,要想改革取得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而“大气候”适宜和民众支持则更为关键。急躁冒进或者坐失良机,都称不上“善治”。为官一任要有所作为,但关键是不能有太强的功利之心。求功心切必然违背规律,急功近利就会劳民伤财,结果自然事与愿违。

治政千古事,仕途一时荣。在喧嚣浮躁的时代,做一个“无赫赫之功”的“善治”之官,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需要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