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正别人的权力

(2013-04-17 22:02:09)
标签:

权力

言论

问题

言多矣

对待朋友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论语·宪问》: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贡试图拿道义法则来规范别人。孔子揶揄道:“赐呀,你就那么好吗?要叫我呀,可没有这闲工夫。”

    钱穆先生曾在《论语新解》中提出一个问题:“一部《论语》,孔子方人之言多矣,何以曰‘夫我则不暇’?”

    其实,《论语》里确实有不少孔子批评别人的言论,但“方人”与“批评人”还不完全相同,“批评”,只是一种衡量评价,局限于客观的描述,至于被批评之人是否因之改变,批评者对此最多只有期望而无强制;“方人”则有“以某种规矩方圆纠正别人以迫其改正”的意思,包含着迫使对方就范的意味,这正是孔子反对的。

    不妨来看看《论语》中孔子或他弟子的相关言论:

    《论语·里仁》: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事奉君主,如果过分烦琐,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如果过于烦琐,反而会被疏远。

    《论语·里仁》: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侍奉父母,假如他们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委婉地劝说。看到自己的意愿没有被父母听从,仍然要恭恭敬敬,不违背他们;辛劳也不怨恨。

    《论语·颜渊》: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给朋友忠诚的劝告和委婉恰当的开导,他不听,就算了,不要自找侮辱。

    这些言论涉及了人伦五常中的三伦:君臣、父子、朋友(孟子也有“父子不责善”的主张(《离娄》)),如此亲近之人,都不可对他们有道德强制,哪怕是出于善意、为他们好,遑论其他!

    人是自由的,人之个性甚至一些道德上的缺点、不足,在没有形成对他人直接的伤害时,是改变或是保持,是由他自己决定的。曾经有一个笑话:一个人的帽子破了,头发从破洞处翘出来,很难看。有人劝他:换个新帽子吧,太难看了。此人答曰:我为什么要为了你们的好看而花钱买新帽子呢?

    这个笑话当然是为了嘲笑这个戴破帽子的人,但是,他却说出了一个道德事实:我的破帽子并没有对他人造成直接的伤害,我戴破帽子也不是为了伤害谁或故意影响市容,你觉得难看,不看就是。你当然可以建议我换一顶新帽子,但是不能强迫我换一顶新帽子,哪怕你是出于对我的好意,哪怕你自己出钱给我换。换不换的最后决定权,在我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知人善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