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胜景揭开了面纱

标签:
叫人多年来一面民居生态保护 |
分类: 东西南北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20130410/1365531010359_1.jpg |
与西湖仅一山之隔的西溪,河港交错,雨塘密布,犹如一串珍珠散落在大地上。西溪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由于它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所以又不同于一般的湿地,正是这一特点,西溪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芦锥几顷界为田,一曲溪流一曲烟”。西溪之胜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西溪园区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有六条主要河道纵横交汇,其间还参差分布着数不清的港汊和鱼鳞状雨塘。密集的水网构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呈现出一幅自然天成的优美画卷。
西溪并不全由天然的景致构成。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幽雅,而且文化积淀深厚,这是它被定性为“次生湿地”的缘由。“次生湿地”指的是有人工开发的成分。有关专家认为,1800多年来西溪经过大量人工开发,有明显的人工湿地的生态学特征。这就是说,这一方水土除了自然遗存还有人文积淀。而人类文化的积淀,同样也是西溪的一笔宝贵财富,这也是西溪有别于其他原生湿地的地方。
翻阅资料便可知晓,西溪自古就是文人隐逸之地,被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如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文人雅士开创的;苏轼、唐寅、张岱、郁达夫……众多的文化名人在西溪留下了诗文辞章,为这块湿地增添了异彩。
走进西溪湿地公园,人们不难发现这里的一幢幢建筑、一条条游船、一个个景点都考虑到了历史细节和环境氛围,使游人能获得自然野趣与人文情怀的双重享受。
绿树掩映的烟水渔庄,此间展示的是当地乡村的渔事农耕活动,同时也是游客休闲、餐饮的中心。在由典型江南民居构筑的渔庄里,人们可以享受西溪的美味佳肴,品尝各种风味和品种的淡水鱼。此外,大众垂钓区又让游客领略野外垂钓的闲情逸致。
又如西溪水阁,由于西溪自古多文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的墨宝和足迹,古色古香的水阁主要用于文人藏书、读书及会友。如今的西溪水阁,有“兰溪书屋”和“拥书楼”两处藏书楼,让游人在浓郁的翰墨清香中,去追寻当年文人隐士的清雅境界。
接着再看西溪梅墅:西溪的梅花主要栽种于南宋辇道沿线,古时就相当出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前来赏梅;而今复建于西溪梅墅中的“冷淡生活茶轩”,则正好印证了古人“竹下映梅,深静幽彻,到此令人名利俱冷”的意境。
当然,西溪的景点除了清静雅致的特色,也有热闹喧嚣的去处。深潭口又名深潭港,据《南漳子》记载:“深潭口,非舟不渡;闻有龙,深潭不可测。”因此,深潭口成为当地蒋村人每年龙舟盛会的所在地,每逢端午佳节,人来舟往,热闹非凡,为西溪的乡俗风情增色不少。此外,深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当年艺人们粉墨登场的古戏台,如今也时常响起民间社团演艺的锣鼓声。
除了文化,生态保护也是西溪的生命线。经过历年来一系列的保护工程,西溪湿地的生态系统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观。鸟的种类大量增加就是明证,如今有不少游客专程来到湿地观鸟。
西溪还盛产柿子,旧时以“古荡方柿”名世。这里的柿子每年自处暑起至寒露采摘,除了供应杭州本地市场,还畅销上海、宁波等城市。自从建立了湿地公园,不仅柿子栽种的面积和产量都有了大幅提升,园方还每年举办以柿子为主题的生态休闲娱乐活动,如今“西溪火柿节”远近闻名,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
一位海外侨胞在写给媒体的信中表示:“这是一块天堂里的绿洲,让人想起了记忆中的江南,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怎不叫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