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说碧螺春茶

(2013-04-04 19:08:42)
标签:

真品

两地

上好

苏州

滋味

分类: 知识窗
   苏州吴中区东山又叫洞庭东山,是伸入太湖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山上产碧螺春茶,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在当代,它与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大红袍、铁观音等齐名。

  碧螺春得名有传说。此茶民间最早叫“洞庭茶”,某一年,因为产量特别多,茶叶发出异常浓郁的香气,用苏州土语叫做“吓煞人香”,意思就是“香到极点了”。后来,“吓煞人香”便沿用成为了茶叶的名字。相传此茶早在隋唐时期便负盛名,在清代康熙年间更是成为贡茶。传说康熙帝品尝后倍加赞赏,但觉得其名字太俗,就题名“碧螺春”。不过也有说法称,此茶因其色泽碧绿,卷曲如螺,春季采制而得名。

  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而以春分至清明这段时间采摘的品质最好。品质上好的明前碧螺春讲究“全芽”,只取最精华的嫩芽,长出的叶子一点也不要。熟练的采茶人,一个早上能采3两嫩芽。

  嫩芽很讲究,要做到一芽一叶初展,形如雀舌。所谓初展,就是一朵茶叶上的芽头要比嫩叶长。细嫩的芽叶,含有丰富氨基酸和茶多酚。上好的洞庭碧螺春茶叶,全部用嫩芽制成。500克碧螺春约由6.5万个嫩芽制成。

  碧螺春的好坏,三成看原料,七成更要看炒功。炒制是整个工艺中关键的一个步骤,定点、定锅、定专人炒制,并有质检员从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等四道工序,每个环节全过程监控。每市斤经过14万次以上的手工制作,严格按清朝乾隆年间几近苛刻的一芽一叶传统工艺。传统的制茶技艺,使茶的“鲜、香、形、味、态”特征更明显。新鲜出锅的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如螺,白毫显露,银白隐翠。但洞庭碧螺春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其独特的香味。“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茶列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这“七件事”中,也只有茶有过一部《茶经》。 

    红红绿绿一湖春,青青翠翠满山香。夕阳西下,不远处的太湖泛着红色的波光,就着一口新炒的明前碧螺春,恍惚中便似有“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间”的感觉。 

    洞庭山碧螺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无锡毫茶……,谁是江南名茶的代表不重要,要的是依山傍水的情致,要的是爱茶品茶的心意。你知道碧螺春茶制作技艺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吗?你知道清代李慈铭“谁摘碧天色,点入小龙团”写的就是这万顷碧螺春吗?没关系。徜徉于这里,字字句句关乎茶,处处场景、幅幅图片皆含茶。

    苏州山温水软,气候湿润,拥有得天独厚的种茶条件。苏州种茶、饮茶初兴于两晋南北朝。陆羽《茶经》则是文献中最早明确提及苏州产茶的一部著作。唐朝贞观年间,“茶圣”陆羽曾寓居虎丘很长一个时期,他开山种茶,专门对苏州水质、茶叶作过研究品评。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也曾亲自在园中种过茶。

    冲泡:

  先用热水浸润玻璃茶杯,让茶最大限度挥发香气。接着,倒入七成满热水,把新鲜的碧螺春茶叶拨到杯中,茶叶缓缓沉入杯中,又慢慢散发出银毫,水中犹如雪花纷飞,煞是好看。

  品茶:

  品茶前,先闻茶香。好的碧螺春,茶汤入喉,顿觉汤味鲜雅。喝上第二口,茶香更浓,舌本回甘,满口生津。第三口,滋味更淳,回味无穷。

  选购:

  购买洞庭山碧螺春茶,要认清商标。碧螺春茶属苏州太湖洞庭山所产最好。洞庭山分东山、西山,两地所产茶叶都称洞庭山碧螺春,有“洞庭山”商标。洞庭山碧螺春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看到这个标志,就可证明是真品。                                                                   (戚平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