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源卫星能为我们做什么

(2013-03-06 16:59:01)
标签:

四号

产量

年到

分辨率

统计分析

分类: 东西南北
http://bjrb.bjd.com.cn/images/1/bjrb/2013-03/06/21/20130306rb21brb21cb001.jpg
  资源1号02B星高分辨率数据与02星CCD数据的融合图像——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http://bjrb.bjd.com.cn/images/1/bjrb/2013-03/06/21/20130306rb21brb21cb002.jpg
  美国陆地卫星8号在轨飞行示意图

  

 

 

  新闻背景

  日前,吉尼斯世界纪录委员会确认,美国已运行近30年的“陆地卫星-5”为世界上运行最久的地球资源观测卫星。而2月11日,美国发射了首颗第4代陆地卫星——“陆地卫星8号”,使全球新型资源卫星研发达到了新高潮。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资源卫星的研发和应用。我们国家在利用资源卫星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益。

  居高临下“一目了然”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使有限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短缺,而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许多丰富的资源至今还沉睡在人类尚未涉足的深山老林、茫茫沙漠和浩瀚大洋之中。然而,用传统的勘探方法和较先进的航空遥感都远远满足不了资源勘探的需求,只能用当代最先进的勘测手段——资源卫星才能迎刃而解。

  资源卫星居高临下,并装备了多种先进的遥感器,所以能方便地观测矿藏资源、农作物长势、森林、渔业和污染等的分布;用资源卫星取得的数据,可绘制成特种地图和预测自然灾害,具有大范围、快速、定期和综合观测等优点。 

  利用资源卫星,人类掌握了40年来的地表面貌变化,得到了许多河道的变化过程、河口泥沙淤积速度、湖泊的消长演化、水土流失程度、森林覆盖变化、土地利用状况、城镇扩展面积等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数据;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人们进行了大量地质调查,从中判别出地质矿产的有利赋存部位,也进行了考古调查,从中发现地面难以发现的古代人类活动遗迹。卫星遥感图像还用于铁路选线、水库选址等工程选址工作,并能够进行城镇发展总体规划,评价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平衡状态,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我国资源卫星——资源1号系列卫星已广泛用于农业、林业、水利、海洋、环保、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及灾害监测等领域。

  灾害监测的“千里眼”

  在洪涝灾害、旱灾、地质灾害、森林和草地火灾以及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灾情评估工作中,遥感卫星近几十年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例如,1998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期间,遥感工作者利用多颗国内外遥感卫星对受灾地区进行了全过程、全区域的动态监测,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对各流域进行了七八次监测,监测总面积达760万平方千米,及时准确获取了有关汛情的发生和发展的许多重要数据,为有关部门制定抗洪救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0年春季,我国华北地区出现了罕见的沙尘天气,环境专家在研究探讨沙尘天气形成、影响和防治对策时,历年的遥感卫星图像和实时的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成为重要的依据之一,从中准确圈定了沙漠化的范围、发展趋势、沙尘的起源、迁移途径和影响范围。通过分析,专家们指出,强沙尘天气是反厄尔尼诺现象和地表覆盖状况整体恶化而形成的,从而提出了防风治沙的对策建议。

  从2007年3月起,中国太湖开始出现“水华”(蓝藻)现象,几个月之后“水华”大面积爆发。我国用资源1号02星密切关注了太湖“水华”污染的发展,及时对污染情况进行跟踪和遥感动态监测,得到了各时期“水华”污染范围、程度方面的信息,并对污染的受灾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为太湖的治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资源调查的“透视机”

  位于西藏东南部的西藏林芝地区与印度交界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交通闭塞,人工调查难以到达,致使对该地区现有的森林资源状况难以清晰地把握。2001年至2002年,国家林业局利用资源1号01星的数据首次对该地区的森林资源进行了“摸底”,取得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实现了对该区森林资源的全面调查。

  我国曾利用资源1号01星数据,在西南天山地区预测了4处金、铜矿的找矿靶区,并在吉根找矿区内找到了5条金、铜矿化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利用资源1号02星数据,在东胜地区进行了铀矿调查示范应用,准确认定了试验区的找矿远景区,在已知的矿化地段与实际勘探的成果符合较好。

  农业监测的“神算子”

  在农业方面,我国用资源1号卫星开展了江苏省农作物长势监测研究,获取的数据为指导农田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基础资料。对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豆长势实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作物长势,预测了产量,并以此作为制定作物种植计划的基础。

  除了有效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评估作物产量等重要应用外,资源1号卫星还积极扩展了经济作物新品种培育种植方面的新业务。例如,2006年,用资源1号卫星数据开展了陕西省商州市人工种植丹参光谱动态分析的研究工作,通过分析丹参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土壤条件、卫星图像反射率之间的关系,为丹参的种植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

  宁夏用资源1号卫星遥感数据,调查了银川平原的湿地、沙化土地及盐渍化土地现状,并开展了黄河河道变迁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从1987年到2004年,银川平原湿地、沙化土地、盐渍化土地的面积均逐渐减少;黄河银川平原段保持向东摆动的趋势。

  选址规划的“好参谋”

  在青藏铁路选线过程中,我国充分利用资源1号卫星的数据,同时融合其他资料,避开了断裂带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而选取较近的线路,节省了修路资金上亿元;还利用资源1号02星CCD相机影像镶嵌处理成青藏铁路示意图,展示了青藏铁路全线45个站点及沿线的自然景观和地理概貌。此外,在西气东输工程、宁夏公路改造等监测中都获得了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几年,随着中国城镇化政策的推行,城镇在建设规模上的扩张日益加快,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夜城”现象。为了有效地监测中国城镇化的进度,特别是促进某些大城市的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资源1号卫星成了最重要的城市规划监测手段。

  延伸阅读

  中国资源卫星

  已有三代

  资源卫星一般运行于700千米至900千米高的圆形太阳同步轨道,10天至30天可观测地球一遍,其遥感图像的分辨率一般为2米至20米。目前,我国的资源卫星已有三代:

  资源一号卫星(CBERS-01)于1999年升空,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测地球,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CBERS-02星是01星的接替星,其各项参数与01星相同,于2003年10月2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目前仍在轨道上正常运行。

  资源一号02C卫星(简称ZY-1 02C)于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它重约2100公斤,设计寿命3年,搭载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

  资源二号卫星(ZY-2)是传输型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国土资源勘查、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农作物估产、防灾减灾和空间科学试验等领域。中国曾于2000年9月1日和2002年10月27日分别发射这个型号的01星和02星。这两颗卫星至今仍在轨正常运行,已发回了大量数据。2004年11月6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国资源二号”03星发射升空。03星的总体性能和技术水平与前两颗相比有了改进和提高。今后一段时间内,太空将呈现“中国资源二号三星高照”的态势。

  资源三号卫星(ZY-3)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卫星集测绘和资源调查功能于一体。资源三号上搭载的前、后、正视相机可以获取同一地区三个不同观测角度立体像对,能够提供丰富的三维几何信息,填补了我国立体测图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立体观测,可以测制1∶5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等领域提供服务。该卫星于2012年1月9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