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脏克消失欲火  平生不履于危机

(2013-02-22 22:03:01)
标签:

荣亦忍

卷一

品德

妙药

燕居

分类: 保健养生

  

    五脏克消失欲火  平生不履于危机

   

    此联选自清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一。全句为:静亦静,动亦静,五脏克消失欲火;荣亦忍,辱亦忍,平生不履于危机。

  上联讲“静”。静者,安静,不受外界干扰。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又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是故圣人将养其神。”说明静不仅是一种天性,而且静能养神。故元代医学家罗天益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中风小羌活愈风汤》)“宁心养神,即却病良方也。”(清·曹庭栋《老老恒言·燕居》)“欲火”,佛教语,指尘世间炽盛如火的欲念,多指淫欲。“克”,指克制、制服。汉·扬雄《法言·问神》:“胜己之私之谓克。”“欲火”(即过分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特别与心脏有着密切关系。中医认为,七情为病,则内伤五脏,引起内脏功能紊乱。上联是说,只要保持安静、清静,做到“动静不失其常”(明·万全《养生四要·慎动》),就能以静制动,克消能影响五脏平和的欲火,保持身心健康。

  下联说“忍”。所谓忍,即忍耐、忍受、抑制、克制的意思。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忍是一种压抑,力量是向内的,作用于人自身。战国的荀子曾说:“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儒效》)意谓思想上克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行为上克制情感,然后才能有好品德。

  此联提倡的动静相宜、荣辱不惊的养生之道,对于常烦心伤神,易动肝火之人,确系一剂妙药良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