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蛇之象征

(2013-02-15 08:53:36)
标签:

主人

段落

意义

从中

救母

分类: 老年天地


  也许在古人眼中,龙这种虚幻的动物终究没有蛇来得实在。这种实在性是很可观的。

    在《新科学》中,维柯认为,蛇和狮子一样构成了土地强有力的观念,所以杀死一条蛇是非凡之举。汉高祖刘邦泽中芒、砀山斩蛇起义;而在日本的古典典籍《古事记》中,太阳神和月神的第三个孩子风神取名“须佐之男尊”,桀骜不驯,被天神派去管理黑夜,由于他觉得天神分配不公,所以整夜哭闹不止,还在神殿随地大小便,结果被天神放逐到阴间,却让他得到机会斩杀八条巨蟒一举成名。清代陈尚古在《簪云楼杂说?五里蛇》写到过一种超级巨蟒:明朝万历年间,有位姓沈的大臣出任滇南巡抚,刚到任上,他就为手下一位长相怪异的安参将而惊讶。此人秃顶,除了两眼炯炯有神之外,什么眉毛、鼻子、耳朵全都没有,这让巡抚着实吓了一跳。他问参将是怎么一回事儿,参将也不隐瞒,就把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原来在滇南山中有一条奇大无比的蟒蛇,它身上的鳞片比竹笠还要大,身长足有5里地长,经常在夜晚出动,什么豺狼虎豹碰到这条巨蟒,必定成为它的腹中佳肴。自己曾与其搏斗,虽然杀死大蛇,却遭遇毁容,也可以说是为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游记》是一本变化之书。蛇也善于变化,五代谭峭所著《化书》认为蛇和乌龟、雀和蛤蜊其实就是一种动物的不同变体:“蛇化为龟,雀化为蛤。彼忽然忘曲伏之状,而得蹒跚之质;此倏然失飞鸣之态,而得介甲之体。斫削不能加其功,绳尺不能定其象,何化之速也。”显然,谭峭并非一个唯物主义者,他被自然界的造化之功冲昏了头脑,不由自主地生出许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来,回到伏羲/大蟒神这种人和神之间的杂交关系上。

  在神话中,人和蛇的互换并不罕见。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霍塞?阿卡迪奥和一位美丽女子邂逅时,后者正在人群中观看一个因为不听父母的话而变成蛇的人。而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蛇变人以及人蛇恋传奇,非后来被改编成京剧和电影而广为人知的《白蛇传》莫属。《白蛇传》的故事本身是很奇怪的。一方面,作者对白娘子和小青这两个女妖似乎很有些同情,对于人蛇恋也极力加以褒扬,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佛法战胜旁门左道。对于一个习惯了大团圆结局的国家来说,突然出现一个《罗密欧与朱莉叶》似的莎翁悲剧不免有些蹊跷。《白蛇传》中偷仙草一段也许有助于我们看出一点这个故事的原貌。古巴比伦的史诗《吉尔伽美什》中也有蛇偷吃仙草的段落。吉尔伽美什从海底取走仙草,回家途中看到一眼清泉,便把仙草放在一边,下水洗澡,结果大意失荆州,一条蛇从旁边经过,将仙草吞食,从此,蛇以蜕皮来恢复青春,而人却无法长生。也就是说,在古巴比伦人的世界观中,蛇是一种长生不老的动物,而且它抢走的,正是人类的寿命。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反过来认为,吃蛇也是大补特补的事?――而且如果那条蛇恰好是一条修炼千年的蛇精的话。雷峰塔是一个炼丹炉似的容器,中野美代子发现,中国人对洞穴(发展到葫芦和瓶子)的热衷恰恰是因为它与炼丹的容器之间在形态上的相近。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试图将孙悟空炼成百转金丹,结果却不可得。但这一次,《白蛇传》的作者就没有那么善良,他似乎铁了心要拆散有情人,只是他的目的却并非除恶扬善。而且,事实上,雷峰塔的设计建造与镇妖无关。“雷峰塔”原名“黄妃塔”、“王妃塔”,创建于公元975年,乃是吴越国王钱?为庆贺爱妃黄氏得子所建。

  但更多的学者认为白蛇传的故事来自印度。赵景深先生还仅仅推测这个故事的原型大约来自印度,美籍华人丁乃通先生则于1964年在德国的一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长篇论文《高僧与蛇女――东西方〈白蛇传〉型故事比较研究》,一口断定白蛇传的故事和欧洲拉弥亚的故事一样都来自印度。

    由于房中术是道教内丹修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用蛇(龙的一种变体)来代替人在某种意义上似乎更有利于道教内丹的修炼。更重要的是,在《白蛇传》中,抛开爱情的表层,蛇是一种寿命的媒介,最重要的证据不外乎许仙起死回生的经典段落,这又与道教内丹的修炼目的不谋而合(请注意,这位男性主人公的名字由原来的许宣被后人改写成许仙,其羽化飞仙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在小说的结尾,许仙大彻大悟,对于凡间红尘之事,早已了无牵挂。在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中,迫于善男信女的压力,他在故事最后增加了一个段落,叙述许仙和白娘子所生下的“蛇子”许士麟得中状元,救母还乡皆大欢喜的故事。不论从许仙来看,还是从他的孩子来看,总归是终成正果一路,似乎也可以看作是内丹的一种隐喻,从而,蛇子成了一种威力的象征。

  在印度神话系统中,颂扬毗湿奴大神的《薄伽梵往世书》其地位仅次于两大史诗。在这部书中记载了毗湿奴对于人类的十大功绩。其中一条是他和阿修罗用一条巨蟒作绳索缠在搅棒上,每搅一次就会搅到一件宝物,有一件宝物是吉祥天女,她成了毗湿奴的配偶。看来,这里的巨蟒其功能是一种诱饵,和《圣经》中那条备受指责的蛇所扮演的其实是一样的角色。《圣经》中的蛇原来是直立行走的,只是因为它诱惑亚当和夏娃,迫使人类的始祖离开伊甸园。上帝不仅责罚了亚当和夏娃,对这一切因缘的始作俑者――蛇――也没有轻饶,他就诅咒蛇将成为一切牲畜、野兽最讨厌的东西,并只能用肚子蠕行,以尘土为粮,还说蛇将与女人世代为仇,它将遭女人后代的伤害。蛇既然如此可耻和可恨,不知道为什么,当出埃及的摩西在其八十岁时遇到上帝耶和华时,上帝赋予他三种法力:能将手杖变形为蛇,将水变成血,能传染或医治麻疯病。手杖与蛇的关联大概还要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我们都知道,信使赫耳墨斯-墨丘利的手中拿着一根奇特的手杖,上面盘着两条蛇。在古代,盘蛇手杖是报信者、宣誓者和军队使节的象征,保证他们不受侵犯。后来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里写的那位靠蛇和蛤蟆两种动物撑场面的白驼山主人手持一条木杖,以驱蛇为乐,不知道是否有受到古希腊神话中这位蛇杖信使的影响。而在墨西哥神话中,奎查尔特尔乘坐着蛇组成的筏子漂向了特拉巴兰,这里的蛇也有“大乘”的妙用。从中也不难发现,蛇自古是一种传递的媒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是痛苦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