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的心头大事儿,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成长的历史和生命的记忆。春节是传递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沟通华夏儿女的文化桥梁,无论您身在海外漂泊异乡,还是回归故里亲朋团聚,春节让家的主题、团聚的主题成为这个民族最鲜明的文化个性。今天的我们,站在新世纪的广袤原野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接受春节的流光沐浴和洗礼。
春节是亲情、友情、乡情、民族情的凝聚升华,春节,总能给每一位华夏儿女一份沉甸甸的温暖和感动。蒸花馍、包饺子、煮汤圆、吃春饼;写春联、贴年画、祭灶神、放鞭炮;辞旧岁、贺新年、看社火、闹元宵……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家家欢歌,户户笑语,城市火树银花不夜天,乡村张灯结彩过大年。每年的这个时刻,团圆让新春喜气洋洋,幸福让节日流光溢彩。
春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是迎接春天来临的庆典,是实现中华民族天涯共此时的文化仪式和生命庆典。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而一年一度的春节传承延续了基本精神内核。春节传统色彩中如亲情、和睦、欢乐及对未来的美好祈盼,仍是任何年代的春节不变的底色。
喜盈门春联、纳福运年画、祈祥瑞舞龙、贺丰收社火、敬先贤祭祀、给亲友拜年,这些具有浓浓中华民族人文情结的传统文化,至今透彻心灵、熠熠生辉。然而追求幸福,享受欢乐,不是沉迷“莺歌燕舞、歌舞升平”的表象,更不是逐流“暴殄天物、大快朵颐”,而应追溯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继承弘扬勤劳勇敢、厚德载物、见贤思齐、感恩祈福等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其尽情释放、发扬光大。
流连,因为从来不曾离开;伫立,因为从来都满含眷恋。当“有节日无文化”成为一种尴尬,当“过一个文化年”聚焦成一种共识,所有热爱中华民族的儿女都在觉醒。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春节等节日文化应该进行重新梳理、抓紧抢救、形成工程、赋予生命。欣闻不少有识之士正在为抢救“春节”文化而奔走相告,并创办《春节》会刊,举办“春节文化博览会”等,此行为亦是为中华民族文艺复兴振臂而呼,善莫大焉。
每到春节,春天就开始萌动,于不经意间破土而出。因为,春天是季节的轮回,纵使千里冰封,凝固了江河流水,也封不住它日夜兼程的脚步。
最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