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豪情未必在酒中

(2013-02-05 07:14:42)
标签:

同时

池肉林

局面

单位

有把握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从王昌龄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到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从曹孟德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到陆放翁的“风高乍觉弓声劲,霜冷初增酒兴豪”,酒与军人似乎有很久远的渊源。的确,酒能助兴、提神、解忧,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沉湎其中,酒一多一滥,就会适得其反,轻者出错误事,败坏风气,重者贻误战机,祸及社稷。所以,早在夏禹时代,“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战国策·魏策二》)而夏桀、商纣因沉湎于酒池肉林导致的败亡,则是夏禹这一告诫的最好注脚。

    党中央制定“八项规定”,要求在接待工作中不安排宴请、不喝酒等。领导少了酒气,多了纯洁的风气;干部少了酒气,多了工作的锐气。坚决贯彻“禁酒令”,弘扬锐气、正气、朝气,便是题中应有之义。

    锐气,即一往无前的气概。“壶里乾坤大,酒中日月长”,说的是一个心有烦恼的人从酒里寻找安慰与解脱,它的实际意义和结果却是在麻痹人的斗志与锐气。整天耽于酒精,锐气自然就会消磨殆尽,曾经锐不可当的八旗兵将后来沦为不堪一击的八旗子弟就是最好例证。而少了酒桌上的应酬,把更多精力、时间用在工作和训练上,励精图治,我们就会积聚起更多勇往直前的闯劲、不怕一切困难的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打胜仗就更有把握。

    喝酒多了,应酬多了,正气就很难得以弘扬。道理很简单:“酒杯一端,政策放宽”,不能干的事干了,原则变软了,制度有弹性了,一些不正当的交易就在觥筹交错中完成了。所以,一个干部要正直行事,就要远离酒场;一个单位要正气沛然,就不能酒气熏天。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办事公平,用人得当,单位风气正,领导威信高,群众心舒畅,形成干事业的大好局面。

    酒能怡情助兴,酒也能销蚀斗志,麻痹神经。那些醉生梦死的人,看起来无一不是暮气沉沉,未老先衰,如同行尸走肉。远离酒精,不仅省时、省力、省钱,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而且还会豪情满怀,朝气蓬勃,工作上心想大目标,立志占鳌头;学习上刻苦努力,奋发有为。

    春节就要到了,我们在过好春节的同时,也一定要把好“嘴上的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