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仁报仁,以德报德

(2013-01-23 10:47:41)
标签:

负罪

百姓

更多

至此

目光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不意在这僻远方山,竟有一片寂寞静美的风景:晴空通透,视野阔大,江、山、云、树,尽在它怀中。

  而眼前惟有静默。面对大地山川那片荒凉的美丽辉煌的寂寞,脑子里一时云雾蒸腾,万念潮涌,人却于刹那间缩成小小一团;幸运在比起身在凡尘时的无端膨胀,反倒自觉密实了许多,有了些分量。想开口,一时还真不知此时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只能默默地静悟。

  何谓方山?中国古籍中所谓“方”,常意指其浩大,品端,行正。而《易·坤卦》有云:地体安静,是其方也。《周礼·冬官考工記》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训》更说,天道曰圆,地道曰方。足见“方”,犹“道”也。方山, 有大道深藏其中。而此“道”非道家之道,却是“大道之行”的道了。细斟至此,便喟然深叹:山川大地何曾错过?错的总是我们;该负罪的,也总是我们这些大地山川养育的子民。

  天地无言,山川无言,却从来都既是我族生息繁衍的胞衣之地,也是人生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山川以其静默呈现天地之大美,有情无言,有爱无声,有理无争,有学无显;那静默其实既非落寞,亦非荒寂,倒显出别一种令人震撼的伟力。

  所谓“仁德”,非止于明君良治,更多的倒出于山川。山川仁德,乃大仁大德。《逸周书·大聚》有云:“丘坟不可树谷者,树以材木。春发枯槁,夏发叶荣,秋发实蔬,冬发薪蒸。以匡穷困。揖其民力,相更为师。因其土宜,以为民资,则生无乏用,死无传尸。此谓仁德。”至此,我所思远及天下。

    一个人,年少时什么都不服,大了才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三十岁前我们无所畏惧,慢慢才懂得敬天、礼地、尊人。四十岁前,非亲眼所见我们什么都不信,年复一年才悟出,看见的未必是真,看不见的未必不真。山川施于人类以仁德之幸,我们对山川、对大自然又如何呢?人在做天在看。五千岁的中华应已年届不惑,更当深思慎行。

    《后汉书·鲁恭传》有谓:“进柔良,退贪残,奉时令。所以助仁德,顺昊天,致和气、利黎民者也。”一个民族和一个人一样,不妨眼界放高一点,目光放远一点,恭行温和善良,远离贪心凶恶,遵时令,促仁德,顺天意,达和睦,这才有利于家国百姓;从而以仁报仁,以德报德,永世敬重这片生养我们的大地山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