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干群之间的鱼水情深、血脉情浓
(2013-01-21 16:49:02)
标签:
要有办公室气息只有细节杂谈 |
分类: 思想理论 |
想起“草鞋书记”杨善洲,他在担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时,很少呆在机关,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他头戴竹叶帽、脚穿茅草鞋,跑遍了保山99个乡,一身泥巴一身土,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一起劳动。
穿百姓鞋,走百姓路。这让人心里一热,意味更深长。穿布鞋、茅草鞋,当然只是一种形式。并不是说只有穿上百姓鞋,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与百姓打成一片。在个性扬显的时代,百姓并不挑剔干部的穿鞋问题。穿百姓鞋的寓意在于,多走巷道田埂,以随时感知基层大地的气息;多到群众中去,以随时了解基层群众的心声;体察民情民意,以作为决策之依据;体味民疾民苦,以多做排忧解难之事。
生活环境条件的显著改变,或许让很多人失去了接地气的机会而不自知。今天的中国,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富起来了,一些行业变强壮了,一些大城市够现代了。睹物看景,油然而生自豪感与自信心是正常的,但若因此而头脑发热、变得自满自大却是危险的。到偏远山村去,到贫困地区去,到困难群众家里去,我们就会冷静得多。越是发展得好了,越是要多看不好的一面。越是成绩优异、成果丰硕,越是要增强问题意识、多点矛盾视角。
一位镇党委书记谈如何与群众打交道,让百姓服气,他感慨道,就看能不能做到“两磨”,“磨鞋底子,磨嘴皮子”。诚哉斯言。做服务群众的工作,不能总呆在办公室里,得经常往群众那里跑。干部体恤群众,群众也会体谅干部。多与群众频繁交流沟通,学会耐心听取群众的冷言怨气,化解群众的纠纷与难题,群众就会把干部当作自己人。
曾有一位领导同志下乡调研,帮农民干活,把衣服扔在地头草丛中,老大娘马上拾起衣服抱在怀里。这个细节让人感动,但更像是鞭策。只有扎根群众中,与民零距离、心贴心,忧民所忧,急民所急,办民所难,才有干群之间的鱼水情深、血脉情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