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多日的雾霾天, 已经成为一起环境灾难事件。对于这样的事件, 需要思考, 更需要行动,
以捍卫人民群众的“底线”生存权。
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民生工作要守住底线,生存更需要守住底线。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就应该是这样的底线,
因为生命的存在离不开水和空气,生 存的质量离不开干净的水和清新的空气。曾几何时, 喝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成了不少人的奢望,
以至于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 要抓紧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 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捍卫“底线”生存权,
政府在行动。这么多年, 环境保护不能不说做了很多工作, 生态建设也不能不说下了很大工夫。但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粗放, 利益藩篱的固化,
使许多规划、措施离百姓的期望有距离, 环境保护的效果离群众的要求也有不小差距。
这场环境灾难事件
,向正在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进的中国发出了严重警告: 实现科学发展, 并非易事;建设美丽中国,
任重道远。如果连最“底线”的生存权利都无法保障, 何谈其他?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治理大气污染, 需要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治理环境污染, 需要动真格的, 从一点一滴做起,
从每一个人做起。究竟应该怎样落到实处?是每个人、每个地方和部门、每个企事业单位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