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语言
(2013-01-14 16:28:50)
标签:
杂谈
时间
二十世纪
人生观
不是我
|
分类:
散文随笔
|
|
|
文章是语言的高级集合,文风的形成和我们的语言观直接相关。好文章,当然根本上取决于好的人生观,但是,从好的人生观到好文章,中间必经语言这一关。因此,文风要改进,语言观就必须革新。
在传统的观念看来,语言是工具,我们可以任意差遣,随性摆布,可以使其直,使其弯,使其真,使其假。无怪乎,某些人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其胆量和耐性都让人汗颜。
20世纪哲学有一个根本的转向就是“语言学转向”,在哲学的视野中,语言不再仅仅是被随意搬用的冰冷的工具,而是人进行自我反思的起点和基础,是精神文化存在和生长的家园。
借用语言哲学一句典型的话说就是:不是我们在说语言,而是语言在说我们。从哲学家的冷峻审视中,我们获得一个重大的启示:那就是要敬畏语言!
事实上,整个人类对语言的反思,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懵懂的人们首先是对生存的外部世界感兴趣,他们在想:世界是怎么回事?经过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人们开始追问,人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工业时代,理性、科学带来物质的巨大进步,也带来动荡,带来毁灭性的战争,人们在反思,人能够认识自己吗?二十世纪,人们在哲学家们的引导下,开始思考,人赖以进行思考的语言可靠吗?其实,这就是从古以来哲学演进的大致路径。应该说,对语言的反思,是人对自我的认知空前深刻的产物。
从古到今,语言和人类不断相互促进,相互滋养,共同发展,共同壮大。语言有自己的产生、成长、衰落,甚至死亡。你作为个体在使用的时候,它仍然还是公共财产。
在运用的时候你得想到它具有复杂的意义、复杂的构成,每一个语言单位和别的语言单位具有复杂的关系、复杂的互动。你在运用的时候你得想到,你即使垒砌了一大堆表达真诚的词句,也有可能透露出虚伪,你即使像焰火一样放出来好多激情的修辞,也有可能被鉴定为冷漠,你即使搬运来一车的繁难词汇,也有可能被人嗅出无知,你以为长篇累牍浩浩荡荡,可以显示丰富,却有可能被人看出贫乏。连“爱”都可以表达“恨”,“恨”都可以表达“爱”,你指望语言完全听你的差使吗?
得承认,面对有始无终的巨大的语言之网,我们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我们必须真诚地用自己的知识、思想、感情、愿望和语言对话,和语言交融,才可能铸就一篇篇真正经得起人民检验、实践检验、时间检验的好文章。
敬畏语言!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