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芳草

(2013-01-10 22:56:13)
标签:

还能

要道

闹市

耳目

春风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草,遍布天下,《说苑》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草是世间凡物细物。草虽凡物细物,却有许多令人敬仰之处。例如小草春绿秋黄,枯荣自在,何曾有名利之累?杜甫有“春草不知名,蒙茸被远汀”,韦应物有“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明代李东阳有“过烟披雨见蒙茸,平野高原望不穷。同是一般春色里,年年各自领东风”等诗句,都是赞扬小草点缀春色而又无所企求的潇洒。

    宋代刘敞有首草诗,构意很有特色。诗曰:“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似嫌车马繁华处,才入城门便不生。”说原上草热爱大自然,不恋俗尘闹市,写出了小草的清骨,颇为小草扬眉吐气。唐代罗邺有首《芳草》与上诗相似,诗曰:“曲江岸上天街里(指皇城内的街道),两地纵生车马多。不似萋萋南浦见,晚来烟雨半相和。”罗诗偏重客观比较,虽然生嫌皇城草,儒雅不失分寸,终归不如刘诗含蓄深刻。罗邺还有一首《赏春》,是明说春风,实写春草,又转叹世态炎凉的。诗曰:“芳草和烟暖更青,闭门要路一时生。年年点检人间事,唯有春风不世情。”说芳草不拘穷家僻巷的门庭冷落和皇苑贵府的要道显赫,一概“和烟暖更青”;明说“春风不世情”,实则赞扬芳草的“不世情”,顺便也旁敲侧击了“人间事”的势利。与杜牧说“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一样抑人扬物,正慨叹人事之不然也。

    以芳草言美人,喻政治抱负,或君臣不遇或高才不仕的骚情楚声,自屈原以来已成中国文人文学的一个传统。笔者曾为屈原碑林撰一联曰:“一介孤标,千秋正气,而今忠义,仍称清怀高节铮臣胆;香以沅芷,洁本澧兰,自此风流,长道芳草美人君子心。”下联正是言此。从这一点去关照唐代高适的“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清代宋思仁的“汀洲香草情难尽,岸浦丹枫怨未除”、近代谭嗣同的“汀洲芳草歇,何处寄离忧”等,能读出诗中深层的意味。

    前时翻阅一篇诗词鉴赏文章,内举朱熹的一首诗:“春到寒汀百草生,马蹄香动楚江声。不甘强借三峰面,且为灵均作杜蘅。”(《戏答杨庭秀问讯《离骚》之句二首》其二)。鉴赏文作者对诗的第二句望字生义,说“凭吊屈原的人络绎不绝,马蹄声动楚江”,又引宋代画院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试天下画手事作证。然而,此“马蹄香”却非彼“马蹄香”。《集注》曰:“杜蘅,似葵而香,叶似马蹄,故俗云‘马蹄香’也”。朱熹此诗,首句先作总说(“春到寒汀百草生”),次句拈出“马蹄香”单说,一是见怜于芳草,一是见爱于屈原(灵均),所以结句归题“且为灵均作杜蘅”,顺理成章。草虽凡物细物,一旦写入诗中,即是声色生情之物,读者岂可忽略。

    读诗明义,如果又能善解作法和构意的妙道,诚如《荀子》所谓的“不动乎众人之非誉,不治观者之耳目”(不因众人的褒贬而动摇,不因取悦观者的耳目而迎合),独自静静地品味比较,岂止阅读一乐?天涯何处无芳草?人间不可无诗,诗中也不可无草。读点草诗,陶冶一下情操,好像还能学到点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