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南选择用“草书”书写李白诗文,是一个非常独到的创意。从表面上看,反映了他个人对李白的偏好,寻求李白诗境与其草书线条在胸襟情愫上的神交与气质韵味中的契合,表现一种大气浪漫、酣畅淋漓的格调。实际上,他充分利用了草书的抒情特质,通过用线条与诗仙的古今对话,让作品在互为映照中,获得了新生命。从另一个角度说,这样的展览,让当今的书法展,从形式的外部或视觉表现,进入了精神内核的表达,更多地透露出文化的气象。
草书,特别是大草和狂草,随心所欲、行云流水、气势磅礴,能通过铺陈、勾连、流宕,以及结构、章法、墨色、节奏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达到抒情表意的效果。要学好草书极难,要极高的天赋、要功夫、要性情、要学养、要眼界等等。
诗仙李白一生狂放不羁,仗剑远游、行吟四方、对酒当歌,所到之处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千古绝唱。其中,既有“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内心独白,又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悠远情怀,既有
“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人生慨叹、又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文人傲骨等等。柳江南的草书随形而赋、逸然出兴,且笔走龙蛇、险迤跌宕,处处充满着动感,在渐进地游走着聚集着风暴,以致成篇之后,放眼望去,大效果中有一种古寂的空濛和持久的轰鸣,其中或许还隐含了一种苍茫的心绪。李白诗歌风格豪放、激情飞扬、华彩风流,“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胸有万壑、高情远致。柳江南的草书虽无此宏大气象,但也在沉静的外表之下,潜流着无数细流的奔突,思想、才情、生命的追索和不懈的意志等等,尽在其中。
柳江南有多方面的才能,原以诗歌、小说和文论名世,有各类文学著作6部,曾获国家优秀图书奖、文艺评论金狮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一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近年来,他突发其轫,在书法上痛下狠力,创作上表现出一发不可收的状态。去年5月,他在南京博物院与两位友人共同举办“求道与放歌”书法展,今年又在省美术馆办这个展览。他业余习书26年,早些时候受教于金陵名家陈艾中、桑作楷。他起初下力于北碑、汉隶和唐楷,后习草书,游弋于怀素、黄山谷、徐文长、王觉斯诸家。他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潇洒飘逸、开张恣意、跌宕多姿、清新儒雅的风格。当然,其有今日之成果,很大程度还得力于他长时间文学功力的积累。中国书协顾问、江苏省书协主席慰天池先生说他的作品“注重字外功夫的修为,使书写更有意义和内涵,也很有品质”。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先生说他“在书法的整体面貌和线条审美上寻找文化的品质,使作品表现出典雅和秀美,出尘俗而清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