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禁城,一出真实的幻梦

(2012-12-29 22:27:12)
标签:

太清

用语

太和殿

成了

万岁

分类: 散文随笔

     紫禁城,总是让人思绪万千。从端门逶迤走来,恍若走入历史沧桑。岁月无声,宫阙无言,人事纷纷。

      每一位走过金水桥和太和门的人,仍是不能免俗地将目光落到太和殿上,这紫禁城最重要的一座宫殿。从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决意离开南京,重返故地北平开始,肇建一座举世无双的宫苑,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举。而太和殿,作为这世间皇权最恢弘的象征,它的出世,也是指日可待。

     王既有所命,民何惜所死。中国的老百姓一向是最懂得服从和付出的,上头一声令下,便愿倾其所有。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用语言去细述当时营建这些宫苑的艰险,皇权所指,倾举国之力亦不为过。耗费巨大,民众死伤无数,在接近600年的时间里,这里只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朱,另一户姓爱新觉罗。

     当年,无论是坐在御座上的朱姓家族,还是爱新觉罗氏,他们都曾梦想着江山永固,国祚万年。都心知人世无常,寿命短浅,但谁不恋阶下众人俯首称臣,山呼万岁?

     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的世间变幻和无常。

     每一次改朝换代的巨变,山河泣血,满目疮痍之后会再有短暂太平。我相信,北宋凄冷如刀的月色下,那亡国之人发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感慨,那“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喟叹,并不只会造访失败者。

     沧桑的惆怅和倦怠,偶尔也会不经意地掠过胜利者的心头,在华丽的间隙,这忧伤太清浅,来不及思量,就已经消散,被眼前的良辰美景掩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