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城,从山海关说起

(2012-12-26 22:32:01)
标签:

杂谈

分类: 历史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12700多里, 它是举世浩叹的人类奇迹!

    山海关,是长城雄浑的露天博物馆。这里凝聚着世界上自然美的众多精华, 自古就是角逐争雄的“碣石道”,是中原通往东北的咽喉要道。当年,明朝大将军徐达奉太祖之命勘察旧燕山长城抵达渤海的线路时,被这里“大山北峙,巨海南浸,高岭东环,石河西绕”的地理位置深深打动,于是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移“废弃久矣”的迁民镇“榆关”于此,“筑城为关”,从此历史上就有了世界著名的“山海关”。

    山海关关城的东垣即万里长城华彩的一部分,其北、西、南三垣为环依长城而建的关城城墙,四垣中部各设门洞,门洞上建有城楼,呈南北走向的关城东垣城体连接着靖边楼、新楼、牧营楼、镇东楼、临闾楼、墙台和威远堂。“天下第一关”举世仰目的古匾额,就悬挂在“高三丈,广五丈”镇东楼之上,且门楼内外共悬三块;而在东罗城城门之上朝东镶钳有一方石匾,上镌刻“山海关”苍劲庄重的三个大字。

    如果说这关城墙高、洞深、楼多、砖厚,让你目不暇接观览不完的话,那么山海关“天开海岳”的老龙头长城更是令人寻觅不尽的魅力长城。这“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5公里的临海高地上,这段长城连接着入海石城、靖卤一号台、南海口关、澄海楼、滨海长城、宁海城和王绶二号台。而这临海高地自身形成半岛伸入茫茫大海之中,岬角高地处,海拔25米。筑在其上的“入海石城”即是老龙头长城伸入海中的尽端部分,“石为垒”,全城屹立于海水之中……

    壮哉,截入渤海的石!

    据说,入海石城遗址上原来堆积有300多块巨型石块,每块石头重达两三吨,石上还凿有圆形透眼或马蹄凹槽。眼前,修复后的入海长城长22.4米,宽8.3米,高6.2米,石城顶面呈船头型,以条石铺墁,外缘围以石砌垛口墙。海涛冲击城墙陡壁,浪花飞溅,彩虹贯之,气韵浩茫。人们立于城头远眺,海天一色,一色海天,茫茫极目处,那可是“秦皇岛外打渔船”……

    观览长城怎能不说到秦始皇,说到秦始皇又怎能不提到孟姜女。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离山海关城东6.5公里处望夫石村丘陵之巅的孟姜女庙里的这两副楹联,实在令人过目难忘,又有谁的心海不卷起几层浪花涛涌呢?然而,面对长城这诸多的景象,我寻觅到的“意境”更多具有“长城的诫示”意味——

    是的,我们需要从历代文人学者偏重于指责秦始皇筑城的残暴和同情筑城者的悲苦中解脱出来,我们也需要从过去的统治者极力筑城又醉心于勒石记功的胜利中疏离出来;长城已经失去防御功能,长城的功罪,人人可以评说。旅游业盛行的今天,览胜者抑或更需要在难尽的游兴中检点自己的心情,面对长城关楼、面对这里的一砖一石,看到筑城与征战之苦以外、人类奇迹的雄伟壮观之外更为重要的东西。

    从我国最早在山东齐国境内出现长城墙,到秦始皇灭六国筑起秦长城,再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明长城,二十多个王朝和侯国修筑和增筑长城,才使得万里长城横空出世,阅尽人间春色、历睹世事沧桑。长城来之不易,认知其也不易,但其丰厚的内涵与价值才是长城精神的渊源,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吗?

    在长城面前,那位周幽王和爱妃褒姒所演出的“千金一笑”、“烽火戏诸侯”的戏剧故事,至今并没有失去深刻教义,对想乱开政治玩笑的人不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吗?

    公元七世纪唐朝统一中国,但在其鼎盛的800年间并没有新筑多少长城,这是为何?没有别的原因,只因大唐国力强盛,很少有谁敢来侵犯。持续的强盛和实力本身就是万里长城,这是一条多么重要的道理!

    长城筑了毁、毁了筑,兴兴废废,到了明代起事之初,又以“高筑墙”为国策,对长城进行了重大改造,工程质量超过历代,然而到后来被李自成起义军攻入京都,所以后来的康熙才有了如此的领悟:“帝王治天下,自有本源,不专恃险阻……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这不就又是一种诫示吗?

    老龙头长城屹立海中,这是当年戚继光的伟大创举,这是我们民族海洋意识的一种延伸。我寻思,戚继光和众工匠当时没有戡查和掌握了陆地与海水中的脉岩之基,他能在海水中筑起巍巍石城吗?海岸地理与海域基础的科学计量又是多么重要的昭示!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参观长城时得出过一个结论——“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而在1980年,国家文物局曾将山海关长城有着印模阴文的城砖珍品送往美国芝加哥国际博展会展出,也曾引起轰动。但这种文化交流不见得在他们经济低迷的今天还会产生多少效应,他们今天最先考虑的是如何运用尖端武器来挽救和稳固自己的金融堡垒。经济乃是一切争战之源。

    汉武帝曾把骠骑将军霍去病深情地称作“朕的长城!”这是对物质长城理念的高度升华,兴许也是人心人力决定成败的理性萌示。历史不止一次地陈述着:防止侵略战争的中国万里长城最核心的支柱就是军事攻防力量的持续强大、举世无双,这才能无坚不摧、无敌不克!

    山海关和嘉峪关在今天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海关关城南门外还树立起“榆关抗战纪念碑”,将“9·18”事变后日寇在山海关长城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及其野心图谋揭示于世界,让天下一切热爱和平的人们铭记之,并在“胜迹壮山河”的当代游览中感受和永记中国长城隽永的启迪力,这当然就成为一种“长城学”文化意义上的诫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