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颐和园的谐趣园

(2012-12-06 22:18:29)
标签:

尽收眼底

江南

流水

大规模

无锡

杂谈

分类: 知识窗

    颐和园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东方皇家园林,胜景甚多,既有宫殿嵯峨、长廊卧波之壮丽,又有曲院幽馆、小桥流水之清雅。布局得体,错落有致,千姿百态,令人流连忘返。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颐和园东北角的“谐趣园”,小巧玲珑,结构精致,自成格局,被称为“园中之园”。

    谐趣园,始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初名“惠山园”。乾隆南巡至无锡的惠山时,甚喜爱惠山寄畅园的美景,命画师临摹制图带回北京,下旨在北京仿建江南的寄畅园,并起名为惠山园。乾隆曾在《惠山园八景诗序》里曰:“江南诸名墅,惟惠山秦园最古。我皇祖赐题曰寄畅。辛未春南巡,喜其幽致,携图以归,肖其意于万寿山东麓,名曰惠山园。一亭一径,足谐奇趣。”这即是筑造这个园中之园的由来。

    后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大修后改名为“谐趣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后再次重修,谐趣园于1900年再次遭到八国联军毁坏。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独揽大权后,挪用建造海军的军费对颐和园进行大规模复修时,将谐趣园再次修葺,增筑新景。

    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游览颐和园,游客往往很难找到这个幽静的小院。在金碧辉煌、端庄肃穆的皇家园林中,谐趣园造园手法别具一格,独显其静雅清幽。走进谐趣园,可见其中央筑有一个荷花池塘,沿岸垂柳,池中有睡莲,每逢夏日荷花吐艳,香气袭人。池边建有亭台楼堂榭13处,由三步一曲、五步一折的游廊及五座造型各异的石桥连接沟通,沿着游廊向前,一步一景。整个园林布局精巧严谨,环境极其清雅优美。游廊曲折回环,游廊的两侧一边是山石翠竹绿树,一边则是清波微澜或潺潺流水,使长廊别具奇趣。谐趣园荷花池东面为载时堂,其北为墨妙轩,西为就云楼,稍南则是澹碧斋,池的南侧为水乐亭和知鱼桥。在就云楼东侧,沿径而行可见径侧为涵光洞,向北则为霁清轩,轩后有巧夺天工的玉琴峡,利用后湖之水的落差,形成一股山泉,水穿石而过,叮咚如鸣琴,似泉水淙淙。小桥流水、亭阁游廊的景致,诗情画意,再现了江南园林的韵味,煞是迷人。

    谐趣园里不但建筑和景物很美,不少名称也都源于典籍或文人墨客的诗文,诗情画意,使人们增添了游兴。如墨妙轩原为惠山园的八景之一,因当时曾藏有三希堂续摹石刻,故名为墨妙轩。在谐趣园的五座桥里,以东南角的“知鱼桥”最为著名,该桥接近水面,便于观鱼,“知鱼”二字一是源于唐代诗人王勃的“鸟飞林觉曙,鱼戏水知春”的诗句,二是源于战国时期两位先哲庄子和惠子的观鱼对话。二人曾在桥旁进行一番充满哲理的辩论,庄子看着水中游鱼对惠子说:你看那水中的鱼游得多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鱼的快乐呢?乾隆还为此写诗一首,雕刻在桥头的石牌楼上。此外,这里相传还曾是慈禧夏季歇凉钓鱼的地方,太监李莲英为了讨慈禧高兴,每逢她来这里钓鱼,都先让太监带着活鱼潜于水中,待慈禧下钩后便将鱼挂在钩上。

    人们喜欢游览寻觅的颐和园三个名为“知春”的著名景观中,谐趣园里就有两处,一处是在南端的“知春亭”,此亭清幽淡雅,静中有动,使人流连忘返。另一处建筑名曰“知春堂”,乾隆曾有诗曰:“背山得胜地,面水构闲堂”,可知此处以湖光水色而知春,人们站在知春堂前,近看谐趣园里的湖光秀色,远看可将万寿山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