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月,在白云观的真武殿,相遇一位河南籍的书法家。他给人印象极为普通,但引人注意的是那双眼睛,似乎道出一股山河气势与松石傲风,当时没有多交流。到了炎夏的一天,在北京一次书画界朋友的聚会上,又一次见到了魏廷茂先生。
现场,他给朋友们书写几幅书法,传递给我的感性认识是,平淡之中刚柔互济,浓淡之中雅俗同音。细观笔画字体,布局大方,墨色丰富,细微精致,节奏韵美,沉稳而干净,朴实而晶润,淡然而泰然,严谨而温柔,其字形、气韵,颇得启功先生真传。
魏廷茂每次提及启功先生,温婉深情:“启功先生的书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流传,是因为先生的书体典雅、清秀、飘逸、端庄、圆润、灵动等元素,更重要的是,先生的字体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启功先生的学养、人格、年龄可以与任何一位先贤相比。”他对启功先生的崇拜和景仰,体现在他竭尽毕生精力研究、学习启功先生的书法上。在那一个个如痴如醉的日夜,困了就睡,醒了就写,饿了就是方便面。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他有一个星期没有出过房门,留下了一堆方便面的空袋子。
清人刘熙载说过:“写字者,写志也,书者,书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矣。”
魏廷茂给自己的字取为石瘦、古风,勉励自己尊贤敬古,宁可石瘦、不为利犬。他刻骨铭心地记住了李可染先生的一句话“对于画画与书法来说,没有什么捷径,第一是勤奋,第二是勤奋,第三还是勤奋!”
书法应当半师古,笔墨重在能通今。他在学习、研究启功先生《论书绝句首音》上,几乎能背诵,字字句句都是领会要义然后运用到自己的书写当中。他认为,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国粹,应当正本清源,绝不能玄虚。在反复临摹的基础上,逐渐有了自己的新意。他巧中生花的新意,不是哪一天冒出的新芽,是花开融月下的悄无声息。
达· 芬奇曾经说过一句直白的经典“最早的画是一条线”。为了写好横、竖、撇、捺写了多少纸墨,熬了多少通宵,只有他的书桌知道,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他的指、腕、肘、肩的力平衡娴熟,笔画圆劲秀润,刚柔相济,起笔呼山时刹那间承笔能应水,节奏铿锵时骤然间有游丝蝉鬓飞。他寻找到了字里行间会心一笑的情感归真,他体会到了墨线宣纸碰撞出的生命之美,他感悟并感谢中原大地的灵秀带给他南北兼修的刚柔。
河南沁阳,古时称怀庆府,李商隐、韩愈等文化名人的故土。1953年出生于这方土地一户农民家庭的魏廷茂,由普通的农民到平凡的军人到一般的国家干部,由于爱好书法并为之倾倒,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坚守了二十年。魏廷茂在书法追求的路途走得很辛苦,“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一个人付出的心力精神与云气聚集成雨一样,与水到渠成一样,都是有备而来,相信魏廷茂的书法不负心意,取得书法艺术卓越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