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和弘扬真善美
(2012-10-30 22:14:36)
标签:
英国真善美辩证唯物主义全社会中华传统文化杂谈 |
分类: 思想理论 |
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强调“百行德为首,百德善为先”。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向善的本性是最重要的。”向善是一种最本质、最人性的道德诉求,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价值取向。不论是“最美妈妈”吴菊萍挺身而出的“惊世一举”、还是“最美爸爸”黄小荣奋不顾身的“惊人一跃”,或是“最美司机”吴斌强忍剧痛的“完美一刹”,其实都是长期积累和养成的在特殊时刻瞬间迸发的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需要。“最美”,就美在朴实无华的善良、美在真挚无悔的奉献、美在勇于担当的责任、美在不假思索的瞬间。“最美”的称谓,是社会公众对日常生活中那种平凡而又出人意料的善良行为的道德激赏和赞美,体现了百姓内心的一种社会理想和价值期许。“最美”使人们相信,一个人有了向善之心,才能充实自己的人生;一个社会有了向善的力量,才能变得和谐美好。
关注是一种力量。“最美”是群众命名的,发现和传播“最美人物”的过程,是一次全社会的道德确认的过程。这种普遍由民间而网络而主流媒体,由媒介传播而政府参与而社会团体响应,共同把一个又一个“最美人物”推向全社会的现象,反映了全民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觉醒。“最美”行为的自发性昭示世人,当今时代,价值观的“长城”依然在公众心中坚强挺立,真善美始终是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最美人物”发掘的民间性告诉我们,“最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绝大多数人的内心充满正直、善良和勇气,美好的道德情操是时代和人民的强劲呼唤;“最美”事迹的传导性充分证明,面对转型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这些最美的人、最美的心灵,能够激发全社会对向善风尚的大力弘扬,促进社会正能量的集体输出,推动社会正气、道德力量的持续增长,反映人们对重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和谐美好社会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