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老年男性多些关爱

标签:
杂谈 |
分类: 保健养生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2-10/26/14/hwbjksha26b001_b.jpg |
|
10月28日是“世界男性健康日”,其主题为“关注男性健康,构建家庭幸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在中国,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亦不容忽视。
据世卫组织调查数据显示,男人从四五十岁开始,体内雄性激素(睾酮)水平会逐年递减,此时,一些男性开始出现焦虑、失眠、抑郁、记忆力差等症状,有人往往认为这都是工作和生活所致,更有一些中年男性会把负面情绪隐藏起来,殊不知,这就是男性更年期的最初表现。有时它不像女性更年期那样明显。北大医院男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志超说,等到六七十岁睾酮水平大幅偏低时,这种对生理和心理产生的影响就更明显地表现出来。
研究发现,中老年男子的健康状况与睾酮的降低有密切关系。激素水平的降低可导致“男子部分雄性激素缺乏征”,出现全身健康状况下降、骨质疏松、免疫功能低下等症状,俗称为男性更年期。
临床调查显示,许多男性在40岁至70岁时会因睾酮部分缺乏而经历更年期症状。医学研究表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睾酮会逐渐丢失,而睾酮的丢失会给身体造成很多不适症状,比如大腹便便的啤酒肚,不是年龄增长的必然趋势,而是睾酮缺失的一种表现。值得一提的是,人们一提到心脑血管病,第一直觉就是吃出来的病和缺少锻炼所致。其实,心脑血管疾病与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据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大约50%的冠心病男性患者,其睾酮水平都较低。专家指出,睾酮对男性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全身各系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生理作用,包括对心脑血管的作用。所以,导致男性更年期的“元凶”之一就是睾酮的缺失。
男性开始出现焦虑、失眠等情绪,一般在40岁以后。除了此年龄段的男性复杂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带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外,这与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也有很大的关系。有研究指出,低睾酮水平者的抑郁症发生率高于睾酮水平正常者。“许多中老年人躺着睡不着,坐车、看电视时却总是打盹;记忆变差,丢三落四。”张志超说,这可能与睾酮水平低有关,因为人体的睾酮水平对情绪和认识功能有重要调节作用。
男性进入更年期以后,生活中要与家人、朋友、同事多沟通,尤其是夫妻间要互相体贴、安慰。还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平和乐观的情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些人睡眠减少,医学界对此的说法是“睡不好,睾酮少”。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对50岁以上男性而言,其睾酮分泌量减少对睡眠存在反作用力。研究结果证实,男性40岁以后,睾酮分泌量逐年递减,睡眠质量开始下降,同时还会出现性功能减退、勃起障碍等症状,以及伴随而来的如骨质疏松、贫血、Ⅱ型糖尿病等。
专家指出,在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患者中,7%至30%存在睾酮缺乏。中年男性每年可到医院进行定期测睾酮,若睾酮水平低,就需要适时适量地补充睾酮。我国目前只有3种方式可补充睾酮,口服型、注射型和贴剂型。其中,睾酮贴剂含有天然睾酮成分,无需体内转换,能够模拟睾酮昼夜节律性变化规律,是一种便捷、有效的睾酮补充方式。
(1)精神症状:如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神经过敏、喜怒无常、胡思乱想等;
(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心悸、胸前不适、头晕耳鸣、潮热、汗出、食欲不振、大便不正常、失眠、健忘等;
(3)性功能障碍或异常;
(4)体态变化:全身肌肉松弛、身体变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