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登高节
(2012-10-23 14:59:42)
标签:
丘山
《滕王阁序》
南昌滕王阁
登高节
重阳
杂谈
|
分类:
老年天地
|
九九重阳登高节,在我看来,这是中国先民最浪漫、最有诗意的节日。
登高,除了赏秋,亦有惜别之意。九九乃秋之尾,尔后草木迅速凋零,一切要等来年。此时登高,将大自然闭幕前的风景尽收眼底,将天地之恩默诵于心,颇有依依不舍和立此存念之意。所以九月登高又称“辞青”,与三月“踏青”呼应。这种对时令的感情,除了膜拜,其他很像爱情或友谊。
登高,最感人的,当属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注定是一次丰盛的饯行。物质和精神,都恰逢其时。王勃那首澎湃万丈的《滕王阁序》,即重阳宴上泼醉所致。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对古人来说,若城内或近郊无高,是非常败兴的一件事。所以,筑阁砌楼便成了古建时尚,“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俟矗起,则声名大噪,“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我看过记载,至清末,各地的“登高会”仍盛行,长沙岳麓山、广州白云山、武汉龟山、南昌滕王阁……都是著名的雅集地。连素无丘山的上海,也把沪南丹凤楼及豫园大假山作为“高枝”来攀。
先人心目中是有“高”的,尊高、尚高、仰高,“高”对其人生步履和精神移动有股天然引力。而且,先人所涉者,多为在野之高、山水之高,不仅慕之趋之,也忠实地护高、养高,捍卫身边的高物,不敢随便削弱和降低它,不敢做有损它尊严和荣誉的事。
在心里,我向古代那些平平仄仄、不起眼的“高”致敬,向那漫山遍野赤裸裸的笑声致敬,向一处处展在深秋里的菊花致敬!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