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
(2012-10-23 09:04:10)
标签:
陶渊明南山重阳菊花饮酒诗杂谈 |
分类: 老年天地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重阳时节,惟一绽放的花就是菊花,它成为了老年人的象征。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饮酒诗》,人皆知之。采菊应是秋季,当无疑义。老先生在花期已过的秋天,无别的什么花可摘,偏要躬身东篱下采菊,我想,这是他对于一年花事最晚的菊花情有独钟的缘故。
唐人白居易赞美菊花:“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人元稹更说得透彻,“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重阳观菊,更着重于菊之精神,一是其傲霜而不颓靡的志节,二是其坚贞而不阿附的品格,三是其高尚而不庸俗的境界,四是其淡雅而不华奢的意趣……这一切,也应该是人到老年以后,要争取做到,或者尽量做到的。所以,那些精神矍铄的老者,头脑清醒的前辈,走到他们生命途程的最后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练达,豁然睿智,世事洞明,超凡脱俗,有如怒放于寒野中的菊花,虽霜重露浓,但精神抖擞,虽秋风萧瑟,但生机盎然,总是令我们高山仰止,肃然起敬。
敬老,尊老,爱老,善待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应该成为这一个节日的主调。而保持一份平和,追求一份安祥,守得一份清净,能够拥有一份难能可贵的淡泊,则是人到老年的潇然境界。
“人生易老天难老”,这是谁也不可违背的运行规律。因此,重阳登高,极目远眺,那些已经走过的路,于挫折中的进步,于困惑中的摸索,跌跌撞撞,酸甜苦辣,自是值得回味,但也不必成为包袱;即将要走的路,会有曲折,更有光明,会有困难,更有前景,那才更加值得憧憬。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重阳登高,登高是为了望远,只有看得远,看得透,才能明白身外之物,其实什么都可放下,而人格,信仰,真理,追求,才是绝对应该坚持的。正如晚秋独放的菊花,靠那一份精气神,仗那一份生命力,虽“不似春光”,但未必不“胜似春光”,如果那样,也就达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自在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