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幸福?
(2012-10-12 10:26:46)
标签:
马斯洛大同逻辑郭明义小品台词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欲望的满足是幸福。”这是马斯洛的逻辑,也是大多数人的逻辑。马斯洛认为“需求分五层次”。不同人,不同阶段,欲望不同。农妇梦想“早上吃俩柿饼子”,学者渴望“读万卷书”,政治家力图“天下大同”。弘一法师则有三个境界:物质、精神、宗教。欲望满足,一定幸福吗?“表哥”爱表,“房叔”爱房,得之,却最终痛苦。何故?佛家说,“追求了错的东西”。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圣人的逻辑,也是郭明义们的逻辑。苏格拉底说: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后是一位幸福之人。郭明义人微爱大,捐款、献血、敬业,始终做好事,发自心底幸福。不止一家机构研究表明: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
“比别人强就幸福。”这是“赵本山”的逻辑,也是喜欢比较者的逻辑。赵的小品台词中,这句流传极广:厕所里就一个茅坑,我先蹲那我就比你幸福。这种比较,胜了幸福,不胜则易痛苦。“如果你早上起床,没病没灾,你已经比活不过这周的100万人幸福多了。如果你从没经历战乱、牢狱、酷刑、饥荒,你比正身处其中的5亿人幸福多了。”这种比较,看似小聪明,却藏大智慧——知足常乐。
幸福的逻辑,还有很多。这些逻辑,有的简单,有的高深;有的轻松,有的沉重。存在便是合理,无论你见或不见,用或不用,逻辑摆在那里,一动不动。斯人此刻,幸福与否,除开环境与身体状况,还看心底的幸福逻辑。
问幸福,有时便是问逻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