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要讲韵律

(2012-09-08 09:19:02)
标签:

中国

《战争与和平》

韵律

新诗

尝试集

分类: 诗词天地

  时下,一些诗歌不讲韵律的情形颇多。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大众长久的意识中,有意象、有情感、有韵律的分行韵文,方才是诗。否则,就是拆开来的白话短句。倘若有人硬把与老鸹窝柴枝相似的句子凑成篇,说成诗,也毫无办法。

  从距今三千来年《诗经》,到“五四”以后逐渐成形的新体诗,有哪一首不讲韵律呢?新诗的开山鼻祖胡适,1920年,他一马当先的《尝试集》,引领了中国新诗潮流。作为一个学问家,因为“尝试”,尽管46首样诗存在知性、情趣等许多诗的信息,但由于过度不讲韵律,竟无一篇传至民间。

  就新诗的韵律,粗浅而言,表现为外在和内在两种性质。外在的,一般结句尾音,与上边语句、段落音韵吻合,读起来有朗朗上口的给力效果。内在的韵律,则讲究感情流动跳跃,情绪澎湃,有如火燃烧,水银泻地不见形迹的真气缠绕。二者如果结合的好,外在显节奏鲜明,内在旋律回荡,应该说,起码达到了人们认识的品位。

  能写诗的人,是最能够捕捉生活灵感,富有泛爱主义倾向的人。需要天赋。各种文学体裁,数写诗歌最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它表达的思想最精粹,并调动了形式美、音韵美、节奏美、建筑美等多重审美因素。从古至今,使用二三十个字眼即占据文学史不朽地位的,唯独诗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场面再壮观,描写再感人,老百姓也不会当歌儿唱。

  写诗除了天分制约创造力以外,阅读广泛也是制衡因素。写新诗,不读唐诗宋词,或许不要紧,然新诗的代表人物,国外不晓马雅可夫斯基、聂鲁达、泰戈尔;国内不知闻一多、徐志摩、何其芳、闻捷、郭小川、张志民……那问题就大啦。

  把炽情、思想、大境界点化通透的,是真诗人、真学问家。

  体察生活实际,诗歌讲韵律,不单文艺家斟得其妙,人民大众凭借劳动智慧、天人感应,也将韵律拿捏得风采粲然。诗歌的生命力在民间,要明白写诗给谁看。

  入佛界容易入魔界难。关于应修炼“沉潜”,只进献一句古人常语,劝为文轻率者注意——苏东坡所道:“不怕先生打,就怕后生笑!”握笔杆儿写诗的人,应该学会敬畏,学会自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