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好下水道,人们会记住主政者

(2012-08-09 09:26:36)
标签:

中国

下水道

政绩

福寿沟

千头万绪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近期,中国不少地方暴雨肆虐,一些主要城市备受内涝困扰。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损失惨重。

  一个城市的建设、管理、发展,轻重缓急,千头万绪,事情很多,麻烦很多,不可能也没必要始终处于“战时”状态。不过,正在中国各地降落的大雨,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在排水能力得到根本提升之前,一旦研判到重大雨情,“紧绷神经”仍显得十分必要,丝毫不能松懈。

  若想少些“紧绷”,少些“惨烈”,根本途径在于提升排水能力。军队里有个口号:若想“战时”少流血,就要“平时”多流汗。同样道理,在提升城市排水能力上,工夫在日常。各地政府早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地下通畅方面的投入也似乎年年都有,且数额见多。但在匹配地面的高速发展方面,地下的通畅却依旧捉襟见肘。

  此种情况的出现,似乎“一点也不奇怪”。让我们看看如下这个常见的现象。

  不止上一级官员,就是普通民众,也更愿意记住“某某广场、大路、大楼,是谁谁执政期间的作品”。但,有谁会记得,城市的历任主政者中,哪一位在提升地下排水能力方面政绩显著?即便被记住,恐怕也可能像宋朝的福寿沟一样,是千年之后的事了。

  在这个被习惯性忘记、无人记起、不见政绩的地方,问题较难得到“快速而有质量”的解决,也就“合情合理”了。而要想高质量解决这个潜藏“底层”的下水道问题,还得先做好“顶层设计”。

  为了真正“快速而有质量”地提升排水能力,让指挥棒多一点指向“看不到政绩的地方”吧,让我们记住修下水道的市长吧:给他荣誉,给他政绩,让他的劳动不埋没地下,在下水道口刻上他的名字,让一代代人铭记。

  天已立秋,中国的雨季还在持续,仍会有新的城市“遭雨”。少一些伤亡,这是此时最基本的诉求。而等雨停,我们的目光会投向一座座城市的主政者——修好下水道,我们会记住你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