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床”字
(2012-07-12 14:40:58)
标签:
齐白石
南州
《说文解字注》
《水调歌头》
广雅疏证·释器
杂谈
|
分类:
知识窗
|
从古至今,床是极为常见的家具。“床”这个字,很早就出现在古籍中,“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诗经·干斯》);“或息偃在床”(《诗经·北山》)。《孟子》中,亦记有舜坐在床边弹琴的故事。
据考证,床有五种说法。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⑵指井围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井的围栏很高,防止人跌入井内,这围栏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指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
我们从史料上看,古床和后来的床,在用途上是有区别的。古床,称之为可坐可卧之具,“床之制略同于几而庳(低)于几,可坐。故曰安身之几坐”(《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释器》说:“几长五尺,高尺二寸,广二尺,马融以为长三尺。”《陔余丛考》说得更明白:“至东汉末始斫木为坐具,其名乃谓之床,又谓之榻。”
这种矮床沿用的岁月很长。《史记》载任安、田仁都在卫将军家舍人门下,家贫而同床卧。唐明皇召见李白,曾在七宝床上赐食。
宋人李昂英的《水调歌头》词中写道:“胡床老子,醉挥珠玉落南州。”这里所说的“胡床”,亦不是作卧具的“床”,是传自西北游牧民族的一种便携坐具,近似近代的小折叠椅。《资治通鉴》胡三省注“胡床”:“以木交午为足,足前后皆施横木,平其底,使错之地而安;足之上端,其前后亦施横木而平其上,横木列窍以穿绳条,使之可坐。足交午处复为圆穿,贯之以铁,全敛之可挟,放之可坐。”它体积小,可折叠,便携带。典籍中提到的“胡床”,有人解释为“胡”地的卧具“床”,是望文生义。
到了后来,床安于内室,就只取其“卧”的功能了。《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写了一种“拔步床”,它制作精细、结构高大,床前沿宽阔,床边和床下分别附有小柜、抽屉,四角竖有支架,以便挂帐子。在古城湘潭的齐白石纪念馆,陈列着齐白石年轻时所制作的雕花大木床,技艺精湛,刀法多变,上面所雕的动物、植物、人物,无不栩栩如生,成为了珍贵的文物。
古床,除木制的之外,一些豪奢之家,还备有珊瑚床、玳瑁床、象牙床、石床等。
翻开成语词典,带“床”字的成语也不少,但意思各不相同。比如,“东床坦腹”、“东床娇客”、“东床快婿”等成语,这是对女婿的一种美称;“床上安床”、“床上施床”、“床下安床”等成语,是比喻事物重复;“同床异梦”、“同床各梦”等成语,是比喻同做一件事而各有各的打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静夜思》里的“床”,后人有的误解为作卧具的“床”,这是不对的。这里的“床”,是指井台上的围栏。诗人背井离乡,在冷落的深秋时分,一个人站在井台上,望着天上明月,看到围栏处洒落的月光,勾起思乡之情。显然,这样的解释更为妥当。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