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极端主义思潮问题的思考
(2012-06-15 16:15:43)
标签:
中国
极端主义
思潮
社会存在
中产阶层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有媒体的评论提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反思当下中国的“极端主义”,即那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因为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把国家说得一无是处;因为有为富不仁,就对所有富人怨、恨、怒;批评社会存在一些矛盾,就被斥为“抹黑中国”;强调一下阶段性国情,又被讥为“高级五毛”; 小悦悦事件发生了,就断言世风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现了,又认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
这是一个很有洞见的观察,抓住了当下舆情的一个重要特征。极端并不可怕,当极端成为一种流行的“主义”时,就需要警惕并反思了。令人忧虑的是,不仅仅是语言和思维的极端主义,还有由此带来的极端行为。
极端主义泛滥,有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阶层的两极化。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下,富人是垄断着财富资源的少数,穷人是充满着“相对被剥夺感”的多数,而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中产阶层则并未壮大。这是一个危险的失衡和断裂状态,这种状态最容易滋生极端主义情绪和思维。极端主义情绪,一方面是阶层的对立冲突所产生的,吃肉者与喝粥者是无法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交流的,惟有话语暴力相向;另一方面,垄断着权力和财富资本的精英是少数人,而多数的穷人却容易利用人数众多和道义优势制造舆论,这种阶层对立和博弈的格局,极易形成极端主义的思潮。
所以,化解中国当下舆论空间中的极端主义,需要新媒体的净化,需要民众的理性,需要媒体的职业自律,更需要解决贫富拉大这个制度性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触及体制核心的关键改革,来消除滋生极端主义思潮的土壤。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