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的味道 ■戚平然
这个季节,正是北京桑葚成熟的时节。
今天上午因事去了一趟大兴亦庄。在很大很长的凉水河森林公园,我们看到了久别的桑树。这里桑树,绿色正浓,多得数不胜数。一串串桑葚压弯了桑树的枝头,圆嘟嘟、亮晶晶分外诱人。
不知为何,公园里游人非常稀少。我们远远看见两个人在采摘桑葚,就凑了过去。亦庄人特别热情,一边向我们打招呼,一边把熟透的桑葚摘给我们吃。嘴里还不停地说,“你们快尝尝这个,肯定是甘甜甘甜的!”
这里的桑葚有两个品种,一个是黑紫色,一个是青白色。就味道来说,黑紫色的既酸又甜,青白色的只甜不酸。当然我们是喜欢吃青白色的了。
据采摘桑葚的朋友介绍,桑葚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苹果酸及矿物质钙、磷、铁、铜、锌等。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可以补血滋阴、生津止渴、防燥润肠。北京地区桑葚有长穗桑、长果桑、黑桑、华桑、细齿桑等20多个品种,颜色也是红、黄、黑、紫、青、白,色彩斑斓。
桑葚甜美。我们在一个临水的小山坡上,兴奋地采摘着、品尝着、说笑着、陶醉着、回味着......
品着亦庄大自然的桑葚,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与小伙伴们爬树采摘桑葚的情景。村子里的桑树随便爬,桑葚随便摘、吃个够。每个人的嘴上、手上都被桑葚汁液染得紫红紫红。我记得最好吃的是一种“马奶子桑葚”,个大,白色,香甜。
别看爬树、采摘桑葚、吃桑葚很美,但也有最担心害怕的时候。桑葚汁液当时是洗不掉的,会明显显得留在嘴和手上,每次回到家里,总是挨母亲的骂,挨父亲的打,他们怕摔坏了身子,是绝对不允许小孩子家上树的。
这么多年,居住在城市里,与家乡、与桑树渐行渐远。那些当年平凡的乡村生活,那些苦涩中亦不乏乐趣的童年,已如大河的流水,一去不复返了。但在我心里,故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桑葚的味道,始终铭记着,且永不磨灭。
2012-06-06 写于竹梅书屋
此文发表于《新周刊》2012年6月29日 第25期第4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