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酒, 孩子
(2012-06-02 18:12:01)
标签:
李白孙吴司马炎李翰林集序生子当如孙仲谋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李白,千百年来第一诗仙,他留下大量诗作,风流灿烂,回响至今。但是关于他的后人的记载,却少之又少。他的后人,无一人以诗闻名, 甚至无人闻名。
后人对李白的子女做过很多考证,勉强能够找到他的孙女一辈,其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无迹可寻了。古人留名,多以诗文,李白后人籍籍无名,就是因为他们未能遗传一点李白的才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遗传偏差?有人考证说,是因为李白一生贪杯纵酒,累及子孙。这并非没有可能。李白曾做诗《示内》,也就是为老婆写的一首诗:“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太常,是官名,管宗庙祭祀。这首诗典出汉朝周泽,做太常过于尽职尽责,一年到头斋戒,夫妻之间有名无实。
遗传出现偏差导致“一代不如一代”的故事,时有发生,比如,“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何等英雄,他的儿子孙皓,却是个废物,刘备的儿子刘禅,扶不起的阿斗,那就更不用说了——是不是孙权、刘备也好酒?
这一时代最悲剧的,当属司马氏了。司马懿,公认的阴谋大师,连诸葛亮都拿他没办法,他的儿子司马昭,同样谋略过人,接下来,他的孙子司马炎,晋朝开国君主,也是一个牛人,但三代过后,接下来就出问题了,司马懿的曾孙司马衷,历史上最著名的白痴皇帝,他的两个经典故事是:其一,在皇家园林里听见青蛙叫,便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随从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其二,有一年闹灾荒,饿死很多人,司马衷接报后感觉奇怪,问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遗传的偏差,出在司马炎身上,他前辈子英雄,打下江山,后辈子就开始放纵了,他曾经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
应该说,司马炎就像一头勤奋的种羊,延续后代的能力极强,他有二十六个儿子。但这些儿子的生命力都不强,夭折过半,活到成年的只有九个。这九个皇子后来全部被卷入“八王之乱”,七人死亡,唯有先天残疾的司马晏与幼子司马邺侥幸活了下来。应该说,司马家族的基因很好,为什么到了司马炎儿子一代,却搞得如此不堪?史家考证,司马炎驾着他的羊车,停下来后,首先开始一番豪饮,大醉之中,又怎么生得出优良的后代?
司马炎这酒醉得对不起历史,他的白痴儿子死后,天下大乱,先是兄弟们互相攻杀,同归于尽,接下来“五胡乱华”,生灵涂炭,那是中国历史上的黑暗时期。
所以,从延续后代的角度来宣传戒酒,效果或许不错。